早餐羊奶 作品

第四百零三章:朱元璋對朱棣最大的褒獎!



            臨近中午。

“燕王又打贏了!”

“之前金陵很多人還說,三峽口不好打,說什麼,燕王在三峽口肯定會遭遇一場苦戰!”

“是苦戰啊,燕王偏師,打了兩天呢!”

“哈哈……老張,你這陰陽怪氣的話,可別讓那些讀書人聽到。”

……

三峽口大勝的消息傳回金陵。

金陵百姓頓覺揚眉吐氣。

捷報未傳回前,那些讀書人評頭論足,說什麼,燕王即便能攻克三峽口,也一定要付出巨大傷亡。

大夥兒聽聞,就私下議論不可能。

那些讀書人聽到了。

還要湊上來罵大夥兒一句愚民!

說大夥兒盲目崇拜燕王?

有些讀書人更是過分,竟然寫什麼戰況分析。

交給街邊酒肆的說書人,大張旗鼓分析。

描繪三峽口地勢艱險。

說燕王偏師,是什麼諸皇子聯軍,皇子們都沒領兵打仗經驗。

甚至有人隱晦預測,燕王可能遭遇人生以來,最大的失敗。

大夥兒當然不相信了。

可架不住,人家說的頭頭是道。

都開始替燕王擔心了。

現在事實證明。

這些喜歡出風頭讀書人的話,真不能聽,不能信啊!

這類讀書人說話。

他說東,大夥兒應該往西。

他說左,大夥兒就要往右!

……

朱府。

“阿姐,這回讀書人的信譽,在百姓心中算是破產了。”

徐妙音抱著金豆子,笑的前俯後仰,“現在外面的百姓都在議論,讀書人說往左,大家就應該往右!”

徐妙雲看了眼坐在旁邊的烏雲琪格,含笑嗔目道:“你都是出嫁的人了,別這麼嘻嘻哈哈。”

三峽口捷報的消息傳回後。

她也鬆了口氣。

這些年。

大明的政治氛圍十分寬鬆。

原因有很多。

首先,父皇比以前越來越自信了,更能容得下各種聲音。

其次,過去幾年,朝廷在全力推動鄉土村社,以及為北征備戰。

都需要寬鬆的政治氛圍。

如果政治氛圍針尖對麥芒般緊張。

必然會有很多本來利益受損的人,跳出來,指摘鄉土村社、以及備戰北征。

政治氛圍寬鬆。

朝廷做朝廷的。

這些利益受損的人,適當讓他們去茶樓酒肆、勾欄場所發發牢騷。

人的情緒,通過嘴巴,在茶樓酒肆、勾欄場所宣洩出來。

總好過,這群人利益受損,情緒無處發洩,最終鑽牛角尖,偏激的把矛盾拱到朝堂上。

就和四郎在福建做事一樣。

士紳讀書人可以罵他。

但不能干擾、破壞四郎施政。

大儒吳海破壞四郎施政,那就只能送吳海先生赴死。

但也緊緊只是一個吳海。

其他腦袋發燒發熱的讀書人。

除了被丟到東番搞鄉土村社,四郎再未懲處任何一人。

以至於,直到現在,福建還有很多士紳讀書人在罵四郎呢。

商賈豪強資助鄉土村社、僱工身股制研究學社,除了他們認同了四郎的思想。

其實,也有討好四郎的意思。

通過資助讀書人,研究鄉土村社、僱工身股制。

擴大這一理念在讀書人群體的支持者。

一來,討好四郎,以此對抗福建的牢騷聲、咒罵聲。

二來,這群因鄉土村社、僱工身股制受益,且接受這一理念的商賈豪強,希望通過擴大讀書人的支持,確保這一理念不被顛覆。

……

總之,整體寬鬆的政治氛圍。

就導致了,大明境內的讀書人十分活躍。

就像金陵內,出現了很多讀書人意見領袖。

這些人通過傳播自己的意見,迅速蘊養聲望,無非就是想走捷徑罷了。

此番四郎偏師一路,進攻三峽口。

百姓十分關注。

對於這些亂頭養望的意見領袖來說。

可是千載難逢的機會。

肯定要積極發表言論。

若是判斷對了。

聲望瞬間就會高漲無數倍。

加之,朝中有些人不希望四郎風頭太盛,想在百姓心中潑潑涼水。

就讓這些意見領袖們,在城中積極發表有關三峽口一戰,一定會十分艱難的分析。

而且,很多懷著客觀中立的文武朝臣,都預測三峽口不好打。

於是,金陵城內。

對四郎攻克三峽口的輿論,就出現一邊倒的悲觀傾向。

要說她不受影響。

那是不可能的。

不過,就如妙音所說。

此番,金陵比較有名,充當意見領袖的讀書人,算是一個跟頭,栽的灰頭土臉。

當然,並非所有人都對四郎攻克三峽口很悲觀。

一個叫解縉的意見領袖,就堅持認為,三峽口難不住四郎。

無論是誰。

她對這群意見領袖並無特別好感。

有人年輕,喜歡虛頭巴腦,指點江山發表言論。

可就是不肯踏實實幹。

有些意見領袖就更不齒。

為名利,亂頭養望!

“嫂子,這些意見領袖,朝廷就不管?”烏雲琪格突然開口。

她剛來大明時。

還沒這種情況。

這些年,這種情況越來越熱鬧了。

有時候,這些所謂意見領袖說的事情,實在讓人恨得牙根癢癢。

就比如,義兄朱粗魯領兵回朝半年前。

關於朱粗魯的議論突然多了起來。

而她也突然成為了被這些意見領袖評頭論足的對象。

也就她只是個俘虜。

這裡是大明!

要是換草原,她必然騎馬操刀,即便追到天涯海角,都要砍下這些亂嚼舌根傢伙的狗頭!

好在,等朱粗魯回來後。

這群膽小鬼,突然息聲,不敢再瞎說半個字。

整個大明上上下下,都知道,義兄朱粗魯那是把嫂子捧在手心裡。

徐妙雲看向烏雲琪格,含笑道:“四郎說,這些意見領袖別有目的的聲音,雖然聽著讓人噁心,短時間內,還能造成一些負面影響,長遠來看,反而是一件好事。”

徐妙音、烏雲琪格好看的眉角微挑,詫異看著徐妙雲。

徐妙雲笑著解釋,“其實,四郎也是受張三丰張真人啟發,張真人說,沒有黑,就無法證明白存在,沒有惡,就無法證明真善美之好。”

“別有用心的言論,只要不影響大局,影響一點局部,沒什麼不好,別有用心,就一定會被戳穿,在戳穿證明的過程中,百姓就接受了一次實踐教育……”

四郎在福建時,經張真人提醒後。

就明悟,這是訓導百姓,啟發百姓的一種好辦法。

讓所有百姓都讀書識字,根本不現實。

不,即便讀書識字,糊塗蛋不一樣很多嘛。

只有一樁樁一件件實實在在的事情發生了。

即便是不識字的百姓經歷了。

也能增長教訓。

而且,百姓不識字。

更珍惜經驗教訓。

她無法判定。

大明這種寬鬆氛圍,能持續多久。

但可以肯定。

四郎海外建立的基業,肯定要逐步提倡寬鬆氛圍。

只要不影響大局,藉此訓導民眾,迅速掌握一定辨識能力。

……

治國無非就是以愚治民,還是以‘開智’治民。

四郎顯然更認可‘開智’。

以愚治民,民智未開。

治理天下是更簡單一些。

可統治一群沒有開民智的百姓。

別有用心之人,太容易顛覆了。

他們以外來人,統御異域百姓。

若是以愚治民。

更容易被人利用顛覆。

大明內部,一些敵視他們的人,都有可能去資助異域一些失敗的精英層,挑起族群矛盾,打著驅趕外來者的旗號,顛覆他們。

隱患如此之大。

還不如直接開民智。

首先在統治疆域內,推行鄉土村社、僱工身股制。

民智開。

底層百姓總會明白,到底是接受他們的統治好,還是接受原本王朝的統治好。

經濟利益暫時穩定民心。

然後用包裝在鄉土村社和僱工身股制的中原文化,灌輸同化異域之民。

同時吸納一些異域傳統文化。

同時,在一些日常總要影響每個人的方面。

比如服飾、髮飾、飯食方面。

摒棄大明文化、摒棄異域文化,提出一種全新文化。

比如,服飾方面的分體式衣服。

比如,四郎從福建招攬了一批廚子。

什麼都不做。

專門研究新的烹飪方式。

又比如。

進忠正在帶著一群讀書人,對四郎提出的拼音法進行修改。

當初她幫著四郎修繕的拼音法,是在金陵話的基礎上,弄出來的。

現在正在修訂的這部拼音法,口語發音,和各地口音都不一樣。

有些類似北方話。

卻又不完全像。

總之,無論是服飾、髮飾、烹飪、亦或是‘官話口音’,將來都要通過他們這些人帶頭。

形成潮流。

最終,結合教育。

徹底形成一種新華夏文化!

從而形成統治內,所有人對這種文化的自豪、認同。

總之,就是把始皇帝做過的,書同文、車同軌重新做一遍。

不過,吸取始皇帝,強硬推行秦制的教訓。

他們不會強行推行明制。

華夏文化要包含在鄉土村社、僱工身股制、新服飾、髮飾、烹飪、‘官話口音’,包容吸收一些,不重要,不影響大局的異域文化。

以新華夏文化的面貌示人。

始皇帝強推秦制。

六國百姓強烈感受到,秦制要征服他們。

是人就有逆反心。

而提倡一種,有別於明制,但精髓卻是華夏文化的新文化。

就不是他們這群外來者,征服異域之民。

而是雙方文化碰撞,包容兼蓄,產生的一種新文化。

只不過是華夏文明更優秀。

佔據了主導地位罷了!

這樣更溫和一些,從而達到,隱患最小,反抗心理最小的同化目的。

如此。

將來雍鳴繼承基業。

也不怕,隱患太多,強勢壓著的火山爆發,重現秦朝二世而亡的結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