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七章:驚動金陵


朱棣看著鄉親們眼巴巴期盼的目光,笑道:“去院子裡坐下來說吧。”

 
隨即,一群人到了院子。

 
朱棣去洗手,叔伯嬸子們各找坐的東西。

 
人太多,小屋太侷促。

 
反而不如院子裡開闊。

 
朱棣洗手後,轉身,就看到所有人已經坐好了。

 
他也學鄉親們,從院子西側的木柴堆,找了一根粗木棍,放在地上,坐在上面。

 
目光環視一圈,笑著開口:“剛才叔伯嬸子都在議論,要不要再等等,看看後面糧食價格能不能多少再漲一點。”

 
“又有人擔心,糧倉滲水、或者倉底返潮,導致糧食發黴,咱們的糧食變得一文不值。”

 
“大家議論的想法,肯定都是往年遇到過的。”

 
這話,瞬間引起了所有共鳴。

 
“可不嘛,四哥,前年秋收後,俺不想賤賣糧食,就狠下心不賣,可最後防住了滲水,沒有防住返潮,好多糧食發黴了,俺家一年省吃儉用,才緩過勁兒來!”

 
“四郎,去年俺們早早把糧食賣了,可到了年關時,糧食價格就漲了,還漲了不少!”

 
“咱們賺點錢,怎麼就這麼難!”

 
……

 
朱棣耐心聽眾人訴苦。

 
心中則十分感慨。

 
農民賺點錢,真的太難了。

 
聽取了各種各樣的事例後,朱棣繼續說道:“我們的糧食,由於儲存條件不行,年年只能早早賤賣給鄉紳。”

 
“大家也都知道,修糧倉的好處,可咱們根本負擔不起。”

 
家底太薄。

 
別說修糧倉了。

 
就是建幾建泥坯屋,對於農民來說,都很困難。

 
“咱們一戶人家,建不起糧倉,可如果幾戶,乃至全村一起建糧倉呢?”

 
一個農戶的力量太單薄。

 
但幾戶。

 
乃至幾十戶,如果能擰成一股繩,那就大有可為了!

 
其中的人力、物力資源,合理營運,可以創造出巨大財富!

 
不會比大地主、大鄉紳差!

 
八叔等人眼睛一亮。

 
緊接著,四嬸兒舉手,有些不好意思道:“四郎,全村兒一起建糧倉,的確能建起來。”

 
“可怎麼儲糧食呢?”

 
“每家每戶糧食的品質都有差距,混在一起,來年賣糧食時如何區分呢?”

 
……

 
朱棣耐心聽著。

 
這些都是合作中,要遇到的問題。

 
每戶的糧食,由於種種原因,飽滿度不同,雜質含量不同,這些都關乎售賣時的價格。

 
而村裡的百姓,也沒有那麼多袋子裝糧食。

 
儲存就難免要混在一起。

 
等四嬸兒說完,朱棣笑著鼓勵道:“四嬸兒提出的問題,就一針見血。”

 
“各位叔伯還能想到什麼問題,大家都可以提出來。”

 
“不要覺得這是斤斤計較,所以不好意思說出來。”

 
“現在把這些問題說明了,說透了,大夥兒一起想辦法,把問題解決了,將來一起做事,才會心無芥蒂。”

 
“我們做事,非但不怕把醜話說在前面,相反,就是要把各種不中聽,難聽的醜話,開誠佈公說出來。”

 
所有的小問題和隱患都解決了。

 
往後的事,才能通暢。

 
在朱棣的鼓勵下,眾人紛紛提出了各自的擔心。

 
朱棣起身,回到屋中,取了筆和紙,把這些問題,一一記錄下來。

 
等眾人說完,他也把各種問題歸類總結好了。

 
又把所有問題,捋了一遍,捋順後,笑著抬頭,看著眾人,說道:“這些問題,雖然小,卻很關鍵。”

 
“現在我來說說,我的想法。”

 
“針對合作建糧倉,大夥兒提出的各種各樣問題,我在想,我們是不是能進行範圍更大,深度更深的全村兒合作,或者三五家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