緋紅之月 作品

第351章 此消彼長(一)

  越飛覺得這比喻有些怪異,尤其是弱化了矛盾分歧的尖銳性與重要性,但裡面的含義倒是很容易搞明白。這兩條內容一旦真正被落實,就意味著雙方的矛盾並沒有上升到敵意。反過來說,一旦雙方的敵意上升到一定階段,這兩條條約內容就一定會被破壞。

  這兩條內容不牽扯第三方,並不以對其他國家構成威脅。也因為如此,中蘇在其他方面也都有著自己的行動自由。

  此行之前,蘇聯外交委員會提出的一系列看法遞交到了蘇共中央,蘇共中央委員們提出了不少自己的看法,甚至是反對意見。唯獨對這兩條內容根本無人觸及,既沒有人表示反對,也沒有人表達支持。可以認為這是底線。

  越飛又問道:“何主席認為邊境現行的模式可否用條約方式予以確定?”

  “邊境執行的模式,是一個執行層面的問題。最好能用一種安全機制而不是條約方式進行確定。世界不斷變化,現在中蘇邊境上的民間貿易量並不大,以後可就未必。未來幾十年中,或許會出現走私,甚至是武裝走私。條約沒辦法對這種事情進行預判。在某一個時間段內,會根據當時情況進行武裝力量的佈置。那時候需要的是雙方的有效合作。而不是死板的條約。”

  越飛微微點頭,卻覺得這話沒有提及要點。

  何銳則繼續說道:“軍事裝備同樣日新月異,隨著軍事裝備的發展,中國的軍隊佈置會向後移動。但是蘇聯方面的軍隊只能佈置在西伯利亞大鐵路沿線。譬如,我們的部隊距離邊境500公里都不是大問題,蘇聯紅軍有可能對等後撤500公里,住到冰天雪地的原始森林裡面麼?”

  聽了何銳的描述,越飛的心情完全放鬆下來。因為在劃界中讓出了包括巴爾喀什湖以南的大片土地,蘇共委員中不少人很是不滿,在邊界不駐軍的事情上表態頗為強硬。

  其中就有人提出,中國軍隊距離邊境的距離必須比蘇聯紅軍要遠很多,絕不接受對等距離。這讓越飛感覺談判會在這方面遇到問題。然而何銳的表態已經充分體現出了誠意,如果之後的討論也能如此順利,此次會面將滿載而歸。

  站點^:塔-讀小說*,.歡迎下載<

  正如越飛期待的最好結果,何銳對於中蘇的戰略互信十分務實。核心就是他提出的‘中蘇友好兩條內容’,互不限制,互補開戰,和平解決矛盾分歧。

  越飛此行前與列寧與斯大林、托洛茨基交流過,列寧同志的臉色雖然因為剛恢復健康而顯得蒼白,但是他的聲音依舊有力,“中國的戰略主方向在南部,我們的戰略主方向在西部。何銳是一個非常懂得戰略機遇期的領導者,如果在此階段試圖通過討價還價獲取優勢,只會讓我們浪費掉這個戰略機遇期。此時以適當的善意徹底解決邊境問題,就可以讓我國節省出大量的戰略資源。”

  斯大林委員覺得讓出去的太多,但是在原則上並不反對列寧同志的看法。托洛茨基同志關注的並非領土變更,他希望越飛能夠在會面中更多瞭解中國當下的經濟政策。

  這個有著一頭獅子鬃毛般長髮的紅軍締造者嚴肅的提出了他的看法,“中國通過贖買完成土地國有化,卻將土地分配,形成了世界上最大的小農國家。這很難用馬克思主義進行解釋,我對此非常有興趣。”

  談完了對邊境問題的看法,越飛率直的轉達了托洛茨基的問題。何銳本就對托洛茨基沒多大興趣,更沒有認真瞭解過這人的事蹟與思想。但這個問題還是要回答的,“我們中國面對一個非常現實的社會問題,就是失業者太多,經濟基礎被徹底破壞了。分土地的確造成了世界上最大的小農國,小農經濟無疑是落後的。中國政府選擇這個政策的原因在於,對中國現狀進行分析與衡量後,以社會穩定為最優先考慮。”

  托洛茨基並非是用一種看東方風景的態度考慮中國新政府的經濟政策,越飛繼續問道:“托洛茨基同志對於這個政策當後續發展非常有興趣,他想請教何主席在後續發展的設計與看法。”

  何銳並沒有絲毫隱瞞,將大概的發展思路講給越飛。蘇聯方面的兩位記錄員的筆刷刷點點的寫著,努力在會談結束後,將最完整最準確的記錄內容遞交給蘇共中央。

  中方這邊的同志心中有些惴惴。把國家發展方向如此坦率的講給外國,總感覺有些不對勁。而且即便是何銳在文明黨中有著極高的威信與領導力,也不是所有同志都完全認同何銳提出的發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