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小戎 作品

第六百六十一章眾人皆有餘,而我獨若遺(五千字補償章)

    所以現在趙戎要做的,就是思索出卷人的這個命題,結合自身思考,另起兩三句精煉濃縮的短句,作為文章的起首兩句,也是作為接下來全文的中心提綱。

    這一點,也被稱之為經義試策中的破題。

    不同水平的儒生,破題的深度與角度不同。

    根據趙戎以往觀察的經驗,最主要的,還是要命中題目背後的出題人心中的喜好與傾向。

    所以,經義的試策題,就和趙戎前世的某些命題作文一樣,某種程度上說,就是要‘拍’出卷先生的馬屁。

    但是光拍對馬匹,至多隻是中上之策。

    而真正的上上之策,是在方向正確之餘,再多一些讓出題人眼前一亮的新奇觀點,然後輔佐精彩的文筆,最後在來一手整齊漂亮的字跡,那就能做出一篇當之無愧的按習慣會被全學館傳閱的滿分試策文。

    理清了這些,趙戎開始破題。

    眾人皆有餘,我獨遺。

    表面理解上,好像是說‘我’不如眾人,‘我’像個愚人,是一句自嘆。

    但你可千萬別傻乎乎信了。

    被罵了都不知道。

    用腳拇指想想都知道,道家聖人是在謙虛啊。

    簡單點,你只要把他的話反著聽就行了。

    其實他想說的是,真正的愚人是你們,是你們不如他。

    這就像‘眾人獨醉他獨醒’一樣。

    你想啊,一個聖人拿去和一群世人相比較,當然會顯得他格格不入,顯得他像個愚人笨人。

    他後面說什麼‘我愚人之心也哉’,伱也別信,而且注意,他說的是‘愚人之心’,不是‘愚人之行’,聖人沒有做愚蠢的事,而是有一顆與眾人相比顯得愚蠢的心。

    妥妥暗誇自己,曲高和寡,瞧,他在渾濁世間都顯得愚蠢了。

    若是理解了這一點,算是明白了一半。

    剩下來要細究的關鍵,就是什麼叫‘有餘’,什麼叫‘若遺’。

    聖人他的‘若遺’肯定是好的,眾人的‘有餘’肯定是被他老人家否定的。

    眾人與聖人之間相差的到底是何物,以至於讓前者顯得‘有餘’,後者顯得‘若遺’。

    這二者到底又是指什麼,這短短九個字裡並沒有明確的說出來。

    但是趙戎很容易便想到了答案。

    道家道家,聖人擁有的當然是‘道’,而眾人缺‘道’。

    趙戎又想起了他所認識的道家君子陶淵然,他地位尊貴,卻終日布衣草鞋,生活寡素,只有些基本用品。

    所以這個‘道’還引起了一個表面的現象,那就是有道的聖人孑然清貧,而無‘道’的眾人富足有餘。

    所以《道經》裡聖人這句話的含義大致是:眾人都富足有餘,唯我卻孑然清貧,我的心真是愚昧匱乏啊,與眾人相比顯得混混沌沌的。

    想明白了這些,再回頭看這個命題,趙戎頓覺醒悟開朗,靈思萬千。

    並不是說他贊同得道成聖就一定就要生活簡樸無慾無求,而是透過了這些表象看到了其中所蘊含的實質的‘道’。

    眾人為什麼有餘,因為他們的慾望多,所以追求的多,得到的便也多。

    然而,這些都是多餘的東西!

    而聖人直視本心,不多追求,只取所需要的一物,夠用足矣。

    所以,他顯得好像什麼東西都沒有一樣,在‘什麼都有’的眾人眼裡,聖人沒有‘得到’這些東西,那就相當於‘遺失’了它們一樣,是愚人。

    但是……

    “眾人何其愚也……”

    趙戎嘆息一聲。

    他又想起了前世的那個世界。

    有的人衣櫃裡有一千件昂貴漂亮的衣服,都是她喜愛的,然而她每次出門都只能挑選其中一件,挑來挑去,大半個時辰才能出門,並且不管最後選出了哪一件,出門後總會遺憾衣櫃裡沒選的其它衣服;

    有的人與時俱進的買了一大堆電子設備,都是性能強悍的好東西,然而他每回只能玩一樣,每日好不容易抽出一次空閒時間,卻要在一大堆好玩的設備裡面,選出一個最好玩的,久而久之,桌上又被更新的新品填滿,很多沒來得及玩的嶄新設備就被丟到了一遍吃灰;

    要這個要那個,最後才發現很糟糕,都得多餘的東西。

    並且再難復少時只有一套衣服穿,每日只穿它出門耍時的隨意無憂;再難復少時讀書躲在被窩裡,手上只有一臺某個按鍵失靈了並且容易卡頓的電子設備衝浪時的快樂與不倦。

    所以,長大後得來了很多很多少時心心念唸的東西,他們這到底是幸福了,還是痛苦?

    趙戎心中輕念:

    “所以,‘我若遺’就是道家聖人的道,眾人是要‘日增’,而聖人是‘日損’,損之又損,損到什麼都不要了,在眾人眼裡像是遺失了很多東西一樣,但他卻還是能正常生活,安之若素,這恰恰又代表他其實已經什麼都有了,東西全部夠用……原來之前損去的東西,都是多餘的。”

    他輕輕搖頭,“所以道家聖人無為,不求不爭,遺失了所以東西后,得到了真我……這就是這句話的完整內涵,只要圍繞它的思想破題皆可,嘶我好像又可以用‘無為’作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