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統大汗阿里不鴿 作品

第五百五十四章 希臘沒有哲學,只有不斷的復讀





舉個例子,這些人會支持烏托邦裡那種社會麼?郭康覺得這都不用想。但凡有點常識和社會經驗,他們都會對此嗤之以鼻。因為柏拉圖倡導的男女自由組合,對他們來說,是沒有好處的。





所謂自由競爭,帶來的結果,往往是壟斷。





什麼樣的男人最受歡迎,郭康其實不太瞭解。但他知道,目前最廣為流傳的一個說法,就是說書老羅的老師、那位施老先生,整理的江湖話本里,總結出來的。簡單來說,就是“潘、驢、鄧、小、閒”五個字。





而這幾個稟賦,大部分都是和作為國家根基的普通公民,沒什麼關係的。





戰爭和耕種,是維持國家的基礎,但這些都是非常辛苦的工作。訓練、行軍、挖土、修水利、開墾、田間勞動……都要經受風吹日曬,雨打霜侵。當年大禹治水,最後都搞得胼手砥足、瘸腿偏癱。傳說裡的首領都如此,何況普通人?哪怕是個帥氣小夥,這麼折騰幾年,也會變了樣的。更何況,幹正事的人往往都忙得很,哪有心情天天再去哄女人啊。





絕大部分普通人,都是這樣生活著。沒有多出眾的樣貌,也沒有精力去打理,平日裡也沒什麼情調。如果沒有一夫一妻制度進行限制,那麼女人肯定會集中到少數最受歡迎的男人周圍,和這些人就沒多大關係了。





但這樣的結果,等於誰幹活誰倒黴,那自然也是維持不下去的。而他們的談判籌碼也很簡單——根本不用理會那些哲學說教,也不用管女性是否有隨時選擇伴侶的權力,因為人家手裡有刀。





所以,一個有趣的現象是,隨著戰爭烈度的提高,和動員能力的提升,從春秋到戰國秦漢,法律和社會規則越來越保守了。在戰爭最激烈的時期,非法納妾和通姦之類的行為,能嚴重到判處死刑,讓絕大部分女人在法理上,無法和上層男性產生關係。





同樣,也有說法認為,儒家之所以越來越保守,不是經義改變,而是人改變了。隨著教育的普及和知識傳播成本的下降,出現了越來越多的下層知識分子。是這些下層儒生帶來了他們那個階層的立場,主動選擇了保守的經義;而不是經義自己演變發展,變得保守了。





而反例也是存在的。最著名的例子,就是羅馬的公民兵日漸瓦解之後,社會風氣也越來越開放起來,最後到了荒淫的程度。羅馬城的奢靡銀亂,深深刻入歐洲人的記憶中,被教會屢屢提及,以號召人們保持節制。甚至反覆以各種形式,出現在文學作品裡。





所以,單純討論社會應該保守還是開放,哪種狀態更“先進”或者更“好”,其實都是沒什麼意義的。因為這就不是一個哲學問題,而是不同階層的博弈——當然是誰贏了,就說誰好了。





反過來,如果社會制度和各個階層的力量已經改變,那強行改變政策,其實也沒什麼用。





脫歡說的奧古斯都曾經的法令,也是存在過的。那時,羅馬的社會風氣已經出現了變化,在社會上層中,出現了不結婚、生育率下降的問題。





一般來說,生育減少,是因為下層民眾無力提供足夠的資源養育子女,但羅馬的問題,在社會上層也出現了。





因為貴族權力的下降,聯姻的需求隨之降低了。而且,由於生活富足,他們不需要子女照顧,也能在奴隸和僕人的照顧下過完一生。羅馬婦女的地位也比希臘社會中更高,上層婦女擁有財產,不需要男人來養活,也能夠自行出席社交活動,因此結婚的意願也下降了。





奧古斯都對此深感憂慮,希望用法令扭轉這種情況。除了獎勵生育,抬高多子女母親的地位,還想了各種方法。





奧古斯都認為,家庭的穩定是生育的前提,然而當時的羅馬上層熱衷於離婚,有些貴婦甚至一年就要換一個丈夫。為此,他制定了《尤里烏斯正式婚姻法》,規定必須找到七個證人,經過繁瑣的認定,並且經過元老為首的委員會裁決,才可以進行離婚。通過故意增加離婚的難度,來試圖維持家庭的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