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目 作品

第二百九十八章 技術突破



            這個建議沒有一人反對,很快得以全票通過。

“那麼會議第二部分,我代表研究院專家向各位彙報目前的科研進展。”高偉打開一個新的ppt,開始報告。

這個部分便輕鬆多了。

領導聽得開心,與會者交流起來也沒什麼顧忌,畢竟它不涉及到政治對錯,亦不必承擔未來決策錯誤帶來的嚴重損失。

更何況這一部分的成果確實稱得上碩果累累。

“我部與核能所合作的託卡馬克聚變堆已經成功運行四十八小時,期間輸出的發電功率為一百五十萬千瓦,這相當於一個大型風光綜合發電站的總功率。後者通常佔地在一千平方公里左右,而這個原理堆只需要一間三百平米的廠房。”

“實驗表明,由復教授帶頭開發的爻石超導聚能裝置完全能夠勝任約束聚變等離子流這一核心部位裝置,而且改進後的樣機結構更簡單,運行也穩定。我部和核能所都認為,它已具備了正式投產的所有性能指針。初步開發計劃已經放在附件中,請各位自行閱讀。”

薛泉一邊聽著高偉的彙報,一邊點開屏幕下方的附件按鈕。

他對技術上的事情並不太懂,但不妨礙他去了解這個項目所蘊含的意義。

而核能所主導的初步計劃顯然也考慮到了給領導閱讀的需求,因此寫得一目瞭然。

簡單來說,他們打算在西邊青州高原的地底建造一個可併入電網的聚變發電站,第一期工程規劃發電機兩百組,裝機容量為三千萬千瓦。從參數可以看出,投入實用的電機與實驗室的原理堆幾乎一模一樣,這說明後者已經十分成熟,或者說這些核專家們對原理堆相當滿意,幾乎挑不出太多毛病來。

薛泉隱約還記得,上次會議時復教授提到過三峽水電站的裝機容量差不多在兩千五百萬左右,這意味著新核電站的第一期工程就已經超過了三峽的總髮電功率。

這絕對是一個大膽到令人咂舌的計劃。

要知道國家辦事通常喜歡小步快跑,在實際運用中找到改進的地方。

“為什麼選在青州高原,而且還是在地底下?”有人提問道,“新核電站難道不需要大量活水來散熱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