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王不懂 作品

第八二四章 華族使團

趙烈文在認真聽,不過到了這裡之後他插了1句:“元首,要是這樣分的話,會不會存在軍閥化的風險?”

這裡只有他們3人,因此趙烈文才敢問出這樣的話。他是有根據的,這樣劃分相當於將權力分到了每1個軍區。

要是在公開的會議上,問這種話就要得罪人了。

“惠甫,華族的軍區成為不了軍閥,首先,咱們的軍區司令是輪換制的,其次軍區高層有司令、參謀長、副司令、訓導主任,還有各部部長,可以相互制衡。最後,咱們的軍官制度,還有士兵教育。哪怕是有野心家也很難鼓動士兵背叛華族。”

趙烈文沒再說什麼,戰士們確實不會背叛華族,但是會不會有人打著保護華族的名義操縱兵權。

他打定主意,1定要好好完善新的軍制。

制衡這1套,咱們老祖宗1直在玩。

不過在軍中搞制衡也有1個弊端,那就是會降低效率。

軍情緊急的情況下,效率就是制勝的關鍵。

在權力制衡與軍令效率之間找到1個合適的度,這就是趙烈文要把握的難點。

康老8在邊上聽著兩人的談話,這種細活不是他所擅長的。

不過他還是插嘴道:“元首,惠甫說的是,成立軍區的話,確實就是增加了地方上的軍權。權力從來都是野心家的養料。”

8爺難得說出了這麼有深度的話來。

他接著說道:“其實,我倒是覺得只要做到1點就能夠杜絕軍權上的分化。那就是讓我們的士兵明白1點,那就是不能對著自己人開槍。內部的矛盾只能通過非軍事的手段解決。假如哪1支軍隊率先對自己人動手了,那麼他們就是叛國者。叛國者人人得而誅之。”

這有些像大明所謂的異性為王者,天下共擊之。

其實就是通過反覆的灌輸,制定1個大家共同遵守的規則。

但是這個規則的制定,不是那麼好制定的。

看到趙烈文和康老8都在思考自己提出的議題。

董良反倒是打斷了他們:“嗨……這個事情後面慢慢想,你們還是先將草原上的事情給處理好。”

董良看向康老8:“8爺,我要去1趟河南、山東,你幫我去關外和遠東打個前站吧。遠東現在跟本土連上了,咱們再不去也不合適,越是偏遠的地方,咱們高層的人越是要多去露露臉,要不將士們會覺得自己被邊緣化了。”

康老8深以為然,華族1直講究軍官與士兵同甘共苦。沒理由高層的人就在後方享福。

“好,您說的對,咱們自己都不願意去的地方,憑什麼讓將士們駐守在那裡。我看乾脆這樣,這次不是要送1批人去那個什麼阿拉斯加,我去了遠東之後,直接走1趟那裡好了,反正留在這邊我也幫不上什麼忙。”

“成,那8爺你就出去兜1圈。”董良道。

現在華族的攤子越來越大,對1些地方軍隊的掌控力確實變弱。常下去走走有好處,要不然士兵都不認識高層。

“那惠甫,你就留下來盯好草原上的戰事,1定要防止沙俄人插手進來,前線的部隊切忌輕敵冒進。等到騎兵支隊發展起來之後,我們變成主場作戰,便不怕沙俄人了。”

董良還是在忌憚沙俄人。

他們雖然控制了沙俄人在北海東邊的的據點。但是在北海的西側,還有厄爾口城、奧辛斯克等城鎮。北邊更是有雅庫茨克等眾多沙俄人的據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