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槍子彈 作品

第三十章,楊家將往事,

 楊彤轉身面對楊鵬,然後單膝跪地,雙手抱拳叫道:“參見大師兄!”她身後的25名女兵也單膝跪地,抱拳大叫道:“參見大師兄!”“你們快起來說話!難道你們都是我師傅的弟子嗎?”楊鵬趕緊雙手虛抬,大聲說道:“我師傅什麼都沒有和我說起,只不過讓我出來歷練。你們剛才所說的,我還要問過師傅才明白!”

 這麼一個大變故,讓趙金喜有些措手不及。正在不知如何是好,眾人的頭頂上傳來一個慈祥的聲音:“不用問了,丫頭們說的都是真的!”楊鵬聞聲回頭一看,突然從樹頂上的一棵大樹上飛下一人。來者不是別人,正是自己的師傅林青兒!

 “師父!”楊鵬雙膝跪倒,跪爬到林青兒身前,抱住雙腿顫抖著問道:“師傅啊,您老怎麼來了?”林青兒對楊鵬有天高地厚之恩,對於林青兒,楊鵬完全是當作自己的母親一般。雖然離開自己的師傅不過兩年多時間,但是看見師傅,還是又喜又悲。

 “好孩子,起來說話!”林青兒也是雙目含淚,雙手拉起楊鵬,又對跪在地上的楊彤等人說道:“丫頭們,你們也起來吧!”楊鵬和楊彤在兩邊同時攙扶著林青兒,來到官廳裡面坐定。趙金喜不請自到,也緊挨著楊鵬坐下。林青兒仔細看了看趙金喜,也微笑著點了點頭,然後才對三人講出一番話來!

 大宋宋太宗年間,且說潘仁美大軍已離汴京,迤儷望瓜州進發。來到黃龍隘下寨,分立二大營:呼延贊屯東壁,自屯西壁。仁美乃與牙將劉君其、賀國舅、秦昭慶、米教練四人議曰:“我深恨楊業父子,懷恨莫伸。此一回欲盡陷之,不想有保官呼延贊在,又難於施計矣。”教練進曰:“太師勿憂。小將有計,先去了呼延贊,然後除楊家父子,有何難哉?”仁美曰:“公有何妙策教我?”米教練曰:“對壘即是番兵屯營之所,彼聽我軍來到,必出索戰。太師即下令:先鋒未到,當著保官出陣。贊雖雄勇,奈今年紀老邁,不能久戰。待他交鋒之際,按兵莫救,必被番兵所擒耳。”仁美曰:“此汁極妙!準定明日行之。”

 果然番兵聽得宋師來到,率所部圍合而來,人馬雄壯,聲勢甚盛。哨馬報人仁美營中。仁美遣人請呼延贊人軍中商議曰:“番兵長驅索戰,先鋒軍馬未到,公有何計退之?贊曰:“兵來將擋,水來土掩。既承主命徵進,當盡忠所事,與番兵決戰,更何待哉!”仁美曰:“公先上陣,我率軍後應。”贊慨然請行。披掛完全,率所部揚旗鼓譟而出,正遇番將蕭撻懶出馬。贊厲聲罵曰:“香兵速退,兔受屠戮。不然,殄滅汝等無遺類矣。”撻懶怒曰:“老邁之將,養死且不暇,敢來爭鋒那?”

 即舞刀躍馬,直取呼延贊。呼延贊舉槍迎戰。

 兩馬相交,二人戰上八十餘合,番將力怯,撥回馬便走。贊驟騎追之。四下番兵散而復聚。贊回頭,不見後軍接應,恐人深地,乃勒回馬,走人林中。一彪軍馬截出,乃耶律斜軫,叫曰:“宋將下馬受縛,兔遭誅戮。”贊激怒,奮刺斜軫殺出,番兵眾盛,透不得重圍。贊部下折傷大半。欲從僻路而走,騎校曰:“小路恐有埋伏,不如走大路為愈。”贊乃殺奔大路。蕭撻懶復兵趕來,贊前後受敵。正在危急之間,忽正東旌旗捲起,鼓聲震天,一彪軍當先殺出。來將乃楊業也,策馬提刀大叫:“番將休走!”撻懶部將賀雲龍,縱馬迎敵。戰不數合,楊業手起刀落,斬雲龍於馬下。番兵大潰。楊業父子,沖人中堅,救出呼延贊。楊延昭挺身力戰,獨當其後,保護贊回至營中,卸下盔甲。贊曰:“今日若非將軍來救,幾致喪命。”業曰:“小將來遲,致總管驚恐,望乞恕罪。”贊乃令業屯止本營。

 次日,入報太師:“楊先鋒軍馬正從東殺來,救了總管呼延贊回營。”仁美聞之,憤恨無及。劉君其曰:“楊業違令來遲,太師若以軍法從事,殺之有名矣。”道未罷,楊業進中軍參見。仁美問曰:“軍情之事,汝何得後期而至?”業曰:“主上令未將回雄州調集軍馬,於十三日起程。”仁美怒曰:“番兵寇邊至緊,汝為先鋒,稽延不進,尚以主命來推。”喝令左右,拿下處斬。

 軍校登時將楊業綁縛於轅門。業厲聲叫曰:“我死不足惜!敵人在境而戮良將,非為國家計也。”道聲來罷,時從人已報知東營呼延贊,跑馬來到,喝開軍校,將綁縛解了。領入帳中,見仁美曰:“汝居招討之職,昨日交兵,坐觀成敗,不發一騎相應,若非楊將軍奮勇力戰,幾致敗事。今日何得擅自誅之?老將臨行,主上親賜金簡一把與我,專保其父子回京。不然,翻轉臉皮,先與汝放對。”仁美滿面通紅,不敢答應。贊邀楊業抽身出帳中,憤怒而去。

 仁美自覺羞慚,半晌無語。米教練進曰:“太師勿憂,小將另施一計,去了呼延贊,則楊業死在旦夕矣。”仁美曰:“公再有何計?”米教練曰:“即日軍中缺少糧草,可令呼延贊前去催運。待他離了邊境,業再犯令,誰復保哉?”仁美然其計,即發帖書,著令呼延總管,前往運糧。差人持帖文到東營,見讚道知。

 贊得此消息,悶悶不悅。楊業進曰:“軍糧實乃重事,非總管去,他人不能當是任也。”贊曰:“我非不肯前行,只有一件:潘仁美狼子野心,常有害君之意,恐我去後,以非理虐將軍,誰能保那?”楊業曰:“小將觀番兵亦是勁敵,須待總管到來,然後出戰。招討縱要吝我,彼亦無什可施。”贊曰:“此去未定幾時糧到,君父子堅守東營,待我復來,再議出兵。”楊業應諾。贊即日領輕騎五千,回汴京催糧去了。後人《詠史詩》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