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寸刀 作品

第一千六百六十一章 評價頗高

  “劉先生,照理說你這個年紀對那個年代的事情不可能瞭解,是不是有我們不知道的瞭解渠道?”

  劉清山早在之前就做完了一些表面文章,此時被問到也沒有任何的緊張感。

  “大部分資料,還是在咱們的國家圖書館借閱的,辦理借書證的手續還是於副臺長幫我辦的,不然連華文第二外借庫的借書證也辦不下來。”

  國家圖書館有其特殊性,最低檔次的門檻就是華文第二外借庫。

  而他要進入的是具有高級職稱的人員,才能憑單位證明可以辦理的善本庫閱覽證。

  當時於副臺長是以國視的名義辦下來的,暫借給他使用也沒什麼違規之處,因為劇本是國視需要的那一類。

  而且劉清山前往這家圖書館可不僅僅是為了遮人耳目,是確實要查閱一下相關信息,畢竟“闖關東”年代的歷史資料確確實實少得可憐。

  果然那位王主任就提到了這一點:“我們的歷史劇大多是寫帝王將相、才子佳人的,即使年代劇,也大多寫名人、商人、老爺、太太、少爺、小姐,很少寫底層人民,年輕觀眾很難了解在那個時代底層人民的生活狀況,這不能不說是一種憂慮。”

  劉清山多聰明的一個人,他知道像王主任這樣的大人物,是絕不可能輕易發言意見的。

  既然說出來了,孜然裡面包含著很多東西,他就得千方百計地去迎合這種試探性的問題。

  “是啊,我是魯省人,在有了創作年代劇的想法後,就下決心寫在日俄戰爭至‘九一八’這段歷史時期最底層的魯省人闖關東,他們的求生運動,他們的不屈不撓,他們的生死歌哭!作為一個年輕編劇,我不想借一個歷史的天空去玩味欣賞宮廷權術,去抒發沒落貴族小姐少爺之情之慨,熒屏上這樣的東西實在太多了,於我們民族精神健康無益。”

  “這麼說關於這段歷史,你之前並非一無所知?”

  “嗯,我們魯省人哪一個人,都能或多或少地認識或間接認識一兩位闖關東的老鄉後代,前些年我還小的時候,這種回老家尋根祭祖的事情並不少見,但能真正能瞭解那個年代的人可以說少之又少!”

  那位王主任眼前一亮:“劉先生是說,那些後代人也講不清楚自己家祖輩經歷過的事情?”

  劉清山的臉上適時展現出一副痛心疾首的表情:“就是這樣,其實我早在有這方面的想法,小的時候見過的類似東北老鄉多了,聽到的故事也多,一直有想法把那些大時代中的小人物命運編成故事,講給更多人聽。”

  身旁那位同樣被叫做主任的劉姓女記者,明顯也來了興致:“劇中的朱開山這個人物有原型嗎?”

  劉清山搖搖頭,“原型是沒有的。這個人物是我根據兒時記憶不斷感受、感悟、提煉、昇華出來的。曾有一位老人來自一個地方叫做一面坡鎮,那裡就住著很多當年闖關東的老鄉。我認識的那人都叫他老隋大爺,他說了很多自己兒時的經歷,至今我都記憶猶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