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夕 作品

第六十四章 風雪送行易水寒

  祭祀禮儀,焚紙燒香,太子丹靜靜地將手中的祭祀誦完,最後放在燭火上點著敬天。

  一眾身著白袍的來賓齊齊向天行禮,又跟路神祈禱。

  易水村的百姓紛紛跪著向天行過大禮,跟路神跪拜,祈求來年風調雨順,有一個豐收之年。

  張良跟高漸離道別,想了想,將帶來的一壺酒遞給了他:“這是掌櫃送你的。”

  高漸離收了酒,長嘆道:“人生得一知己,雖死足矣!”

  荊軻跟太子丹一揖道:“臣下此去恐再見無期,請太子殿下保重身體,忘了臣吧!”

  太子丹緊緊地抱住了荊軻,痛哭道:“是我無用,連累了樊將軍和先生,先生保重!”

  荊軻淚水瞬間直往下灑落,怔怔說道:“此別後,憶相逢,殿下珍重金安!”

  高漸離搖搖頭,拍著兩人的肩膀說道:“殿下荊兄,就算今生我們做不成兄弟,還有來世呢!”

  張良看著三人的模樣,忍不住說道:“有些事總要人去做,三位不必如此。”

  靠在車內的李修元望著易水河畔的一幕,想著自己一路走來的點點滴滴,忍不住喃喃嘆了一聲。

  默默地將古琴搬出擱在腿上,掏出手巾擦拭琴絃、琴身。

  一聲呢喃道:“悲莫悲兮,悲莫悲兮!”

  手指輕撥琴絃,一聲如三九寒冬之穿石水滴,從琴絃流出。

  這一滴穿石水滴還未落在白雪皚皚的地上,便已經化為將軍手裡的一把鈍刀,拖在長街上發出刺耳的聲音。

  還沒等張良一行人回過神來,這一道鏗鏘的拖刀之聲,瞬間化為了漫天的飛雪。

  天空嗚嗚咽咽,雪花將易水河畔裝點得格外素雅,似要為九死不悔的荊軻在易水河畔打造一座永不消失的靈堂。https:/

  這一刻,天地失色,萬物同悲……

  燕燕于飛,差池其羽。

  之子于歸,遠送於野。

  瞻望弗及,泣涕如雨。

  將軍英魂歸故里,笑看風雲入輪迴。

  高漸離一驚,他自是聽出這是李修元當日在客棧裡彈奏的那一首神曲。

  由此彷彿從這幽幽琴聲中看到了荊軻壯烈不回的那一幕,當下忍不住從馬車上將自己的築也搬了下來。

  一時間,高漸離的耳中是李修元鎮壓一方天地的神曲。

  手裡卻不停地彈奏敲著面前的築,荊軻跟太子丹和著節拍仰頭高歌,一道悲壯的歌聲空破雪霧,直衝雲霄。

  聽著眼前這悲壯的琴聲,前來送行的賓客止不住痛哭流淚水上。

  風雪漫天,李修元古琴飛出的曲調越來越莊嚴,天地間傳來一道嗚嗚的風聲,迴響在李修元和高漸離兩人悲壯的琴聲。

  一剎那,曲到妙處,天空飛舞的雪花彷彿在一剎那定住,正如易水河畔的眾人一樣。

  時間,在這一刻停止了片刻……

  曲到情深之處,高漸離的節拍越來越激烈,荊軻高聲唱道:“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

  高漸離和公子丹、張良等人齊聲高歌道:“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

  眾賓客一驚,齊聲跟著回應,跟著節拍一共高歌,為荊軻二人送行!

  曲罷歌畢,荊軻跟眾人一揖到地。

  轉身拍著秦舞陽的手臂,沉聲說道:“時辰已經到,我們也該過橋了!”

  太子丹跟荊軻一揖到地,張良想了想,也跟著一起身兩人行禮。

  車伕拉著馬車過來,荊軻揮手踏進了車廂,秦舞陽跟著也鑽了進去,再也沒有回頭看眼風雪中的太子丹,以及前來送行的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