嘩啦啦下雨 作品

第495章 要做就做到一流

    其實就連徐英剛開始也不贊成,不僅不贊成,還極力反對,讓他三思而行。

    在公開場合或者在別人面前,她可能還會含蓄一些,但對著傅松這個小師弟,她直接就稱生態農業純粹是個噱頭,中看不中用。

    傅松知道她是為自己好,替自己著想,換成旁人,恨不得你立刻、馬上投錢,至於項目的可行性、盈利性,根本不在考慮範圍之內,項目後面會不會黃,更不關心,先落袋為安,把政績搞到手,過兩年帽子一換,高升走人。

    傅松當然清楚生態農業存在諸多問題,比如理論基礎上不完備,技術體系不夠完善,政策支持力度不夠等等,導致叫好不叫座,甚至現在很多地方的所謂生態農業示範區、生態農業示範縣,也都是掛羊頭賣狗肉,騙政策騙資金,最後弄得一地雞毛。

    這樣一看,搞什麼生態農業、有機農業、綠色農業等等這些高大上的農業模式,貌似是在走農業浪漫主義道路,大概率會步騙子們的後塵。

    但傅松不這麼認為,他有自己的通盤考慮,他決定搞生態農業更不是腦子一熱,心血來潮。

    後世一提起中國農業,必然說落後,然後找落後的原因,無非是自然條件限制、農業種植制度和習慣、農村土地經營制度、農業基礎設施差、農民收入低、農民文化水平低等等。

    這些原因不能說錯,甚至比較中肯,同經濟發展和現代化一樣,農業的發展和現代化同樣無法超越和必須考慮中國的基本國情,相比北美、日韓等發達國家,中國農業現代化的任務更為艱鉅、難度更高,這是不爭的事實。

    但進入新世紀後,特別是2010年後,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第一大工業國,中國已經不是沒有錢的社會了,無數大資本、熱錢湧入農業產業,什麼樣的技術不能引進,什麼樣的設備不能買,什麼樣的設備不能造?為什麼我們的農業還是那麼落後?

    有人又拿生產技術、農民文化水平當藉口,可每年邀請無數的外國專家進來,最後還是灰頭土臉,農業依舊一潭死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