嘩啦啦下雨 作品

第185章 廣告公司

    成立廣告公司是傅松靈光一現的想法,但卻不是頭腦一熱衝動下的產物。

    改革開放後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中國的商業一直處於“廠商為王”的時代,市場是典型的賣方市場。

    在商品匱乏的年代,市場的瓶頸不是銷售,而是生產,通過整合資源打造一款可用可生產的產品,就算是成功了90%。

    也就是說,在80年代,生產或者說工廠是一切商業活動的起點,其他的商業流程都是圍繞這一關鍵節點而建設,商業的本質是“生產什麼賣什麼”,而不是顧客需要什麼就生產什麼,這種情況下銷售就變得極為簡單,有什麼就賣什麼,而且還不用擔心賣不出去。

    隨著時間的推移,進入90年代,尤其是92年小平同志南巡講話後,經濟體制改革進一步深化,民營企業的蓬勃發展使得生產上的瓶頸基本解決,對生產商而言各種同質化競爭越來越多地湧現,“廠商為王”的時代一去不復返。

    因此,從90年代開始,中國的商業進入到了銷售驅動的時代,拓展渠道和擴大需求成為擴大經營的主要手段,整個商業流程也是以銷售為關鍵節點而圍繞建設。

    酒香也怕巷子深,在營銷為王的年代,宣傳和廣告無疑是一大利器,最為典型的就是貫穿九十年代中後期的央視標王之爭,每一年都會造就一個銷售神話,從而讓無數的廠家對央視標王趨之若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