嘩啦啦下雨 作品

第一千〇二十章 談判

    傅松道:“30%不能再多了,別忘了,我也一分錢都不拿。”

    “啊?”季霍米羅夫第一反應就是不信,你不拿一分錢,為什麼還要幹這種費力不討好的事?

    不過,下一刻他又信了,因為他知道,這筆錢對別人來說是筆鉅款,但對傅松來說,卻是微不足道。

    剛才他是按照莫斯科的慣例和傳統,主事人先拿走三成,剩下的七成中,至少五成用來打點關係和上供,剩下的不到兩成再分給下面的人。

    傅松不拿那三成,如果他們還那那麼多,那就有些說不過去了了。

    想到這裡,季霍米羅夫道:“傅先生,那就三成,誰要是有意見,讓他們來找我!”

    傅松終於滿意了,老子養你可不是白養的,如果不能幫老子解決麻煩,老子不介意換個人。

    蘇聯解體後,如何進行經濟改革成為了俄政壇上新的鬥爭焦點。

    隨著價格放開以及私有化運動的展開,圍繞經濟改革的方向、方法等爭論越發激烈,這在很大程度上導致了尼古拉耶維奇的小圈子發生了分裂。

    但無論總統與副總統、政府與議會如何爭論,“私有化”幾乎成為了政治正確,誰敢否認“私有化”,誰就會成為所有人的公敵。

    蘇聯解體前,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向尼古拉耶維奇承諾提供經濟援助搞建設。

    俄聯邦作為一個能源大國,而且人口比美國少,尼古拉耶維奇天真的以為,資助的美元一到手,俄聯邦“轉身”就會成為發達國家,但現實卻狠狠地抽了他一耳光。

    1992年1月份還未結束,盧布大幅貶值,民眾生活每況愈下。

    至於美國等西方國家承諾的經濟援助確實有,但經濟援助都有附帶條件,有些條件不僅苛刻,甚至帶有喪權辱國的意味。

    尼古拉耶維奇只有放棄很多國家利益才能得到,而且這些經濟援助也並非一次性到位,而是像“擠牙膏”似的,今天表現好了給一點,明天主人覺得狗做得不好,就不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