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勇沈夢如 作品

第596章連山易

  雖然他沒有看清楚每一本書籍是什麼時候的,有沒有什麼價值?但他心想能從華夏帶到英國來的,而且還擺在英國倫敦最有名最高檔的古玩市場的攤裡,肯定不是一般的東西。

  陳勇漫步的靠近書架,裝作很隨意的隨手拿起一本有點厚的華夏古書籍。

  這本古書籍的封面已經發黃髮黑,用的都是絹紙,以陳勇的經驗來看,這本書應該是唐朝時期的,上面沒有任何字體,書籍的左側邊上是用像麻繩的繩索裝訂起來。

  陳勇翻開封面,書中第一頁的內容就呈現在眼前,這是古人對客觀世界的實體論、摸看論來定義萬物發展的自然法則,對以人為本的社會人類行為作了系統的規則並論證論述。

  書中的內容在滲入古代醫學文獻的同時,還有可竄向堪輿風水雜學之中,人們將其發揮運化,用於觀山說水、擇宅選墳,逐漸演變出一些有關峰嶺骨象、地氣結穴、藏風得水,虎踞龍盤之說。

  陳身越看越覺得奇怪,這種類型的書籍他還從來沒有看過,但他隱隱覺得這本古書處處透著不凡。

  陳勇腦海裡思緒飛速的旋轉,忽然他想起關於一部已經失傳了的古書籍《連山易》?

  很快,陳勇基本上確定這本書就是傳說中的《連山易》,《連山易》相傳為夏朝的著作,與商代的《歸藏》、周代的《易經》並稱為三易。

  但陳勇手中的這本絕對不是夏朝的原版,從絹紙老舊來看,應該是唐朝時期仿製。

  陳勇還記得在貴州民族圖書館館藏的精品水書《連山易》一套5冊極其珍貴,全書用水族文字書寫而成,由獨山縣78歲老人謝朝海拒絕珠江市客商高價收購,後來無償贈予貴州省民族博物館,並收藏於民族傅物館中心。

  《連山易》是華夏國第一本關於易學的書籍,古代最開始的時候叫做《連山》,隨著歷史的進步,所以後來世人稱為《連山易》。

  《連山》,其名初見於《周禮·春官宗伯·大卜》,據傳為天皇氏所創。

  遠古有三易,《周禮》雲:“太卜掌三易之法,一曰連山易,二曰歸藏,三曰周易。其經卦皆八,其別皆六十有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