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勇沈夢如 作品

第486章 雙體陶罐

  那件雙體陶罐體現了當時卡若文化的最高製陶水平,在昌都卡若遺址,一共挖掘出上萬件陶器,雙體陶罐是最具代表性的作品。

  雙體陶罐所處的時代為新石器時代,經專家推算,距今已有4000多年的歷史。因器形為兩件完全相同的袋形陶罐連接而成,故名為“雙體陶罐”。其肩頸部穿繫繩索的一對帶孔器鈕有如動物的耳和尾,從而巧妙地把雙體陶罐勾勒成兩隻相向而立的小獸,造型雍容大氣而極具生活情趣。雙體陶罐通體打磨,表面飾以大量刻劃紋和朱、墨兩色彩繪,所以也稱為“朱墨彩繪雙體陶罐”。

  雙體陶罐無論從器形還是紋飾,都體現出與西藏同時期出土的新石器時代陶器與眾不同的特點:整體造型洗練優美、飽滿豐盈,構思巧妙,製作工藝純熟,紋飾精美,不僅代表了當時卡若文化的最高製陶水平,而且體現出了卡若先民高超的器物造型能力,是卡若先民智慧的結晶,是西藏新石器時代陶器的代表和點睛之作。

  據專家考證,在生產力水平極端低下的史前時代,這件具有如此奇特造型和精湛工藝的藝術品,自然不是古人們的日常生活用品,而是供奉於神壇之上,作為祭祀和慶典之用的禮器,是蠻荒時代人與“神”溝通的媒介,是卡若人精神的依託,有著濃厚的原始宗教色彩,具有不可估量的歷史價值和藝術價值。

  而陳勇眼前的這一件,保存完美,紋飾上還保存完好鮮豔的色彩,讓人眼前一亮的感覺,這一件跟西藏博物館那一件應該是一模一樣的,也應該是同一時期的,是這件保存更加完好,是一件不可多得民族瑰寶。

  陳勇認真仔細的查看了一遍,發現這件雙體陶罐是剛出土不久的,陶罐瓷壁上還殘留很多黃土,也很潮溼,陶體不幹,遠遠就聞到一股泥土的腥味,攤位上的其他東西也都是陶瓷陶罐之類的,大部分都不是完整器,損毀的嚴重,看來都是一個土坑裡的東西。

  攤主是一位矮瘦中年人,皮膚很黑,但他的眼睛很黑很明亮,這應該是經常在戶外勞動的人,他看見陳勇這麼講究的樣子,知道是行家,但看陳勇年紀這麼小,又覺得不可能!他輕聲用藏語道:“小夥子,這個陶罐你喜歡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