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水染衣 作品

第一百六十五節 各有算盤

    “有用得到弟的地方,一定效勞。”趙引弓連連點頭,神色很是鄭重――下面才是關節所在,沈廷揚一定是覺得有某些事情辦起來棘手,才會特意來找自己。

    既然來找自己,不用說這門買賣招商局也得沾邊。如果能夠藉著這個機會把沿海航線拉到招商局的手裡,自家公司就是名正言順的“大明官船”,在沿海地區那真是走私販私,幹什麼都理直氣壯了。想到這裡,趙引弓不由得有些小興奮。

    沈廷揚這才說到此次輸糧餉的細節問題。

    這次運往遼東的糧餉是供應關寧鎮的是糙米五萬石。這點運量對沈廷揚的海運力量來說負擔並不沉重,一艘全新的大沙船,載重大約四千石,用十三四條大沙船就可以滿足需求。沈家的沙船足有一二百艘之多,其中有不少船已經航行在北洋航線上了。要完成運糧任務綽綽有餘。

    但是事情往往並沒有看上去這麼簡單,沈廷揚在得到熊明遇的支持上書之後,雖然很快得到了試運糧餉的旨意。接下來的問題卻讓他感到十分棘手。

    這五萬石糧食要從江南調撥--數額從江南今年的漕糧中扣除。

    這原是一個公私兩便的辦法,但是沈廷揚去布政使司衙門經辦的時候卻碰了一鼻子灰。

    布政使衙門不肯撥給糧食,說去年南直許多州縣遭遇水旱災荒,各地存糧不足,開春又亟需大量的種糧,藩庫實在無糧可撥云云。

    “兄原以為這不過索要人事的陋規而已。沒想到主事的老爺油鹽不進,不管誰去關說,連人事亦不肯要,只說無糧,非要折現撥給。”

    “折現?”趙引弓一怔,折現顧名思義,就是不撥糧,按照糧價撥給銀子。這在明清是很常見的,因為銀子比糧食運起來容易,也容易使用,對於路途遙遠,交通條件惡劣的地區來說,折現納銀比運輸糧食成本低得多。

    折色牽扯到銀子成色、火耗等等花樣,比起運輸糙米可以舞弊的地方也不少。最關鍵的是,貪汙之後少了變現的手續,因而很受官員們的喜愛。

    “……你也知道,現在正是所謂五荒六月,外面的糧價是鬥米三錢。一石米,即使找糧商大盤買入,也得二兩多銀子一石。而且現在的糧價正是往上走得時候,恐怕還不止這個價。”

    趙引弓這會已經明白了:多半布政使司折現是按照“官價”,他問道:“官價給多少?”

    “一兩二錢。”沈廷揚一臉苦笑,“一兩二錢,大盤也就買六七鬥米。要湊夠五萬石米,至少要貼進去四萬兩銀子。”

    布政司折現的價格是按照一兩二錢,但是實際向戶部報銷的時候卻是按照二兩一石的價格。一來一去,這四萬兩就成了經辦人的好處了!

    比起這四萬兩來說,區區幾百兩的“常例”、“人事”算得了什麼。難怪要用這麼冠冕堂皇的理由

    趙引弓暗罵當官的不要臉,實在貪婪的有些過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