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水染衣 作品

第四百一十三節 磨刀

    根據這二名夥計的回憶,當天三樓包房上和李默同時在的客人還有二撥。林佰光反覆詢問李默有無和這二撥客人接觸,但是夥計都回憶不起來。因為另二撥客人都是有錢的大戶人家,排場很大,不時有招呼,夥計沒法一直注意包間的人員流動。

    林佰光讓人調取了這一時段的來客登記本和結賬記錄。二撥客人中有一撥是紫明樓的老客戶,另一撥則是第一次來得新客人:一位年輕的公子哥,一箇中年僕役。一個少年僕役,一個丫鬟和一個老媽子。據夥計說,陪同公子哥進入包房的是少年僕役和丫鬟,其他人都在一樓的休息室休息。

    新客人的地址落款這引起了林佰光的注意,地址上寫得是“日升寓”――這是一家大客棧。專門做外地的官宦富商的買賣。

    這說明客人是外路人――這本身並沒有什麼可疑的,來紫明樓開“澳洲葷”的外地人很多。但是他們一般都是選擇氣氛最濃最熱烈的的晚上才來,很少人白天會來。

    他馬上命令派人去去日升寓調查這撥新客人的身份。派去彙報的人報告說這撥客人確實在日升寓住過,但是就在來紫明樓的第二天就離開了。

    來客在日升寓填寫的“所來”是江西分宜,“所去”也江西分宜。林佰光怎麼看都覺得這撥人透著可疑。當下派起威鏢局的人去水路碼頭調查有無這樣一撥人在最近幾天往江西去得。結果是並無這樣一撥人。

    但是這一結果不能說明什麼,調查不是萬能的,沒有目擊者不等於沒有這回事。但是想從這條線上追查下去是不可能的了。

    因為這兩撥人即非重要人物也不再監控名單上,自然保衛部也沒有安排人去竊聽他們的談話――不然保衛部擴編一百倍都不夠用。

    柯雲閱讀完了這份廣州保衛部的附屬報告:顯然,李默去紫明樓這件事非常有疑點,而這去向不明的外地客人更是可疑。可惜夥計沒能全程監視,紫明樓也沒有竊聽的記錄――當然對竊聽記錄這件事她原本也沒抱多大的指望。

    但是這就留下了一個可能性:李默很有可能在紫明樓和這家富家公子和手下的人有過接觸。十有**是公子哥手下的少年僕役或者丫鬟。

    雖然從廣州沒有得到決定性的資料,但是柯雲認為自己已經判明瞭一點:李默是有問題的。這件案子值得她繼續查下去。

    一艘大波航運的運輸船停泊在圍頭灣裡,船錨下著,甲板上穿著一式白色制服的水手正在刷洗甲板。

    這是一艘運鹽的船,按照雙方簽署的商業協議,每個月有十五艘裝滿食鹽的大波航運的船隻運來食鹽賣給鄭家,鄭家用一半現貨:靛青、靛藍、藥材、木材、瓷器和茶葉,一半用白銀來支付貨價

    這樣的貿易已經持續了半年多,迄今為止,雙方的貿易合作很是順利。沒有發生什麼貿易摩擦,

    許可和錢水協站在艉樓安裝著紗窗的窗戶前,用大口徑望遠鏡觀察著整個圍頭灣和海灣內的大小金門島、廈門島、鼓浪嶼等諸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