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水染衣 作品

第一百二十二節 袁子光

    這樣的裝備在濟州島不成問題,洪璜楠不知道小冰河期的山東到底冷道什麼地步。這些手腳保溫措施在零度以上還能湊合,如果氣溫低到零下五六度的時候,就有點頂不住了。

    棉襖是供應難民的,洪璜楠在備忘錄中寫道:尺寸不妨大一些一一不僅可以穿著,還可以當被子用。棉襖要儘量結實特別是面料。這樣在南送難民之後,換下來的棉襖可以拆洗之後繼續給下一批人員使用。聯勤前指估計,在1631年年底前要準備10000套棉襖。難民需要的保暖的鞋子不好解決,洪璜楠只好不管了反正赤貧的農民冬天一般也穿不上鞋子,只要能捱到濟州島,總不至於把腳凍沒了。

    因為服裝太過簡陋,而且肯定會出現數量不足的問題,所以在濟州島和山東都得有足夠能夠遮風避雨的建築物來保護他們免受風雨和寒冷的侵擾,同時提供起碼的安全保證。營區還得有轉運人員和物資的交通設施。

    本時空的談不上什麼港口設施建設,能讓伏波軍海軍的大型船隻直接靠岸停泊的碼頭是不存在的。前指計劃在在登州和江浙的轉運地點要建設1000噸級簡易碼頭各一座,在濟州島和臺灣高雄地區需要建設3000噸級碼頭各一座。

    山東方面需要建立2~3萬人口規模的臨時營地,江浙方面需要建立1~2萬人口的臨時營地。根據殖民貿易部的建議:濟州和高雄地區還需要建立能容納5

    萬人規模的接收檢疫營地。建設這些營地的建築材料一部分現地調達一部分從香港運出。大概需要運輸3000噸的建築材料和設備。

    另外衛生部評估難民每月所需的醫藥用品和淨水劑等大概為10噸。

    同時在山東設立一座日處理水2萬升的淨水廠,在高雄和濟州島設立日處理飲用水5萬升的淨水廠各一座。

    為保證濟州島、高雄地區的蒸汽動力設備需要和民用燃料需要兩地每月各需要1000噸燃煤。

    在高雄和濟州島各設立一個船舶補給站,同時對船隻進行簡單修理。現在造船工業還沒有能力廣泛的設點,也沒有足夠的工人和大型機械。洪璜楠打算在當地只建少量的簡易設施比如沙灘船臺、簡易絞盤和吊杆。再儲存若干船用資材。另外改裝三艘修理船。配備專業工人和設備、工具,輪流在高雄和濟州島的港口內執勤為船隻進行維護和修整。

    洪璜楠看完了前指剛剛編撰的供應方案的草案,小小的吃了一驚。發動機行動的規模真不小,比之於巨人行動儘管運輸的物資種類有所減少,但是在數量和運輸里程上遠遠超過了巨人行動,組織的複雜程度一點也不比舊時空小。

    “只好走一步看一步了。”洪璜楠想“先把衣食住行解決了,事情就算是成功了一半。”

    清晨的曙光照耀在臨高大地上。

    悠揚的鐘聲叮噹叮噹的響了起來在產業報國一切金屬歸元老院的臨高,金屬鍾是一種極少見的物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