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油奶酪 作品

第六十八章 少年赤那

    @木泉影評v

    1-4 來自 v博pc端

    感謝大家在前一篇《囚籠》影評下的友好討論,好作品從不會因為缺點而黯淡,反而在反覆的品味中使得優點愈發鮮明。這次我想單獨談一下赤那這個人物。

    角色的塑造離不開演員的演繹,我也在這幾天裡聽聞了許多有關於赤那的扮演者、青年演員齊清遠的拍攝軼事。客觀而言,齊清遠的演技仍有待提高,單獨來看並不出彩,但這並不代表他拖了後腿,反而這份木訥與生澀,讓未經社會的赤那看起來越發生動。

    我對此的評語是,並不出挑,但卻適合。

    而適合,又恰好是一部好作品最需要的地方。蔣舒明在業內歷來以“兩光”出名,一是拍攝時的打光,二是挑人的眼光。不得不說,《囚籠》這部影片在每一個選角上都很適合,每位演員都剛好處在微妙的平衡,從而產生妥帖的化學反應,共同打造一部好作品。

    這其中,也包括飾演少年赤那的演員,秦絕。

    我此前瀏覽過有關於這位年輕演員的討論,如果消息無誤,《囚籠》應當是他出演的第一部電影。他在影片中的表現在我看來有多麼出彩,用一句話可以說明——我認為秦絕至少撐起了《囚籠》百分之三十的票房。

    這句話講出來,我知道一定會有人說我收錢了(笑),先說明一下,我以徵信擔保這次對《囚籠》所有的評價(包含正負面)都不含任何商業交易,僅是個人自發行為。

    在進入主題之前,先來談談電影的節奏。眾所周知,故事以二十幾歲的季聲為開篇,不論是父母慘死,還是少年赤那火場逃生,都只是以回憶殺的形式插敘到劇情中,從戲份來看並不多。

    接著,讓我們思考一個額外的問題:為什麼赤那與林玲、林茹娟的劇情如此引人入勝,深有共鳴?

    故事的編排、情節的鋪設自然是一方面,然而另一方面的原因卻是大多數人都無法反駁的:戲份較多。

    戲份多,才有空間給觀眾講述故事,才能讓觀眾在足夠的時間裡體悟到人物間的碰撞發展。

    那麼,第二個問題,大家對赤那的印象如何?

    我想這是個很簡單的問題,但凡是看過了電影的,亦或是間接瞭解過的,都能從赤那身上提取出幾個鮮明的關鍵詞,比如“殺人是本能”、“對世界懵懂無知”、“沉默寡言”等等。在這裡面,赤那的武力值說是全劇最強,幾乎也沒人反駁。

    這就是有趣之處,也是關鍵之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