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通 作品

第兩百二十章 動力

    男爵看著名片念道:“麥考密克收穫機公司”

    推銷員聲音有點大:“是的,我公司曾經參加過倫敦世界博覽會,我們的產品讓整個英國震驚不已。當我們的收割機進入麥田開始演示後,只用70秒就讓那些傲慢的英國佬俯首稱臣。”

    男爵:“”

    湯姆看著照片,有些無語,這特麼不是他讓人抄襲的那個馬拉收割機麼

    不過後面的照片引起他的興趣:“這是什麼”

    “玉米播種機。”

    “這個呢”

    “割草機。”

    “都是什麼動力的”

    推銷員懵逼了,他還是第一次遇見問這種問題的:“嗯牛或者馬後面還有在農田裡運行的照片。”

    “馬”

    湯姆頓時索然無味。

    牛馬這種大型動物,力氣很大,拖一些小型農機完全沒問題,然而犁地深翻卻夠嗆。做不到如同後來的拖拉機一般一趟5個犁,來回幾米寬。只能一個犁來回跑,速度還快不了,效率很差。

    機械廠山寨的的農機如今已經不少,不過有的農機價格高昂一臺馬拉收割機售價要120美元。

    所以農民們普遍不買,多數是借用,付點租金。

    湯姆覺得,這也不錯。只要提高效率,減輕勞動強度,肯定是好事。

    效果是顯而易見的,農夫們的耕種面積在逐年增加。

    現代人會認為,宅地法讓美國糧食產量大增,這其實不完全正確。沒有農業機械的大規模普及,十個宅地法都沒用再多的農夫再多的土地也不可能生產出更多的糧食。他們能餵飽自己還沒累死就算不錯了。

    這個可以參考林肯小時候對農業的記憶。

    同一時期除美國之外,俄羅斯,阿根廷等許多國家都開始農業機械化,糧食產量都上了一個臺階。別忘了,他們可沒有宅地法。

    滑稽的是,農業機械化的結果是世界糧食價格持續下跌,並導致19世紀後期爆發農業大蕭條。

    這個情況是這樣的糧食價格低農夫多種保證收入以維持生活更多的糧食導致糧食價格更低循環。

    這場蕭條裡,最倒黴的是英國農民,因為他們沒有關稅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