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通 作品

第兩百一十八章 囤積居奇的湯姆

    湯姆氣壞了:“滾自己想辦法。”

    這兩資本家所幹的工作其實就是動嘴,後續所有的工作都是苦逼的打工人在操辦。無論是漂洋過海還是去收購棉花還是找船運輸,動用的人力可一點都不少。

    甚至連各種指令文件都是打工人代筆,他們簽字就完事了。

    船開到到了聖路易斯時,很多細節都已經敲定,一些隨從下船去傳達指令,用電報。

    美國畫家莫爾斯發明了莫爾斯代碼後,電報也隨著東部的鐵路建設開始普及。

    這極大的加快了各種社會活動的時效性。不亞於現代的信息技術革命,可惜這東西就跟鐵路一樣,你一段,我一段,山頭林立,結果就是費用奇高。

    這導致電報內容經常簡練到極致。比如發一個“”。沒錯,為了省錢,發報人可能就這麼操蛋。當然,收報人也不含糊,他也許會回一個“”。

    1858年,維多利亞女王98個字的電報,通過3200公里電纜,花費了16個小時傳輸到美國總統手中。這速度在當時已經是無與倫比如果是一封信,它起碼需要半個月的時間。

    美國開拓西部時,很多地方沒有電報,那些經常翻山越嶺,橫穿深山老林,縱馬戈壁荒漠的,往往不是什麼牛仔,也不是什麼賞金獵人,而是那些郵差。

    甚至為了保證郵差們的安全,美國動用軍隊,修建堡壘,只為確保郵路暢通。這些堡壘直到今天都是美國的常見地名。

    與之對應,中國直到19世紀末才開始搞電報這東西,足足遲了40年。滿清不知道電報好用麼不,純粹就是拒絕新事物。這是一種近乎愚昧的愚蠢。

    湯姆的指令很簡單收購的棉花在滿足摩根堡的儲備後。協同船運公司,把棉花運往紐約。

    第二封電報是給塞利奧的,讓他準備足夠的庫房,並在價錢合適時,吃下紐約出現的所有的棉花。

    第三封是給洛克的,讓他督促波士頓造船廠加快新船建造,並在保證移民工作不受影響的情況下,騰出船隻前往南方運棉花。

    至於瑞恩怎麼做,湯姆懶得關心。

    這樣瘋狂囤積會不會影響歷史湯姆認為不會。棉花這東西不是鈔票,是有數量限制的。它不會因為湯姆的參與就多出那怕一斤出來。封鎖並導致棉花賣不出只會發生在開打之後。

    只是誰來賺這

    筆錢的問題。

    19世紀50年代末,美國棉花佔英國8億磅棉花消費量的77,佔法國192億磅棉花消費量中的90、德意志關稅同盟115億磅中的60,以及俄國102億磅中的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