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通 作品

第一百九十二章 移民船

    19世紀歐洲,真正的赤貧者是無法移民美國的。

    船票很貴。

    移民中大部分是手工業者,工人,僱工,僕人。為了在新大陸找到新工作前不被餓死,還需要留一些錢用來備用應急。

    所以,移民行為通常會用盡一個人或者家庭的全部積蓄。

    然後就變成赤貧。

    現代人可能奇怪,為何歐洲國家放任自己的國民離開?這其實是把現代的國家公民關係套在19世紀了。靜態看歷史是很多人的通病。請記住,這時的世界,底層人民通常被當做累贅和無用之人,漢語裡還有個專用名詞莠民。

    南北戰爭時,北方的柯爾特甚至可以賣軍火給南方。直到19世紀末,英國的軍火商還能賣武器給正在與英軍作戰的南非布爾人。資本主義無序階段,就是如此。不然也不會有資本家賣上吊繩的橋段了。

    這是一個有錢就可以為所欲為的時代。

    19世紀,德國移民是美國新移民的主力。1830年後德國開始工業革命,部分邦國之間形成關稅同盟,商品流通便捷,人口增加迅速,形成人多地少的局面。然而由於德國尚未統一,不少邦國之間戰爭連綿,普通人痛苦不堪。為了點希望,德國人往往整村整村的移民到美國。

    德國漢堡,一個男人聲音亢奮衝進家門:“知道麼親愛的,我聽說港口來了一艘美國移民船,票價減半,我們不用再那麼辛苦的工作了。我算過,我們的錢足夠了。如果順利,明天我們說不定就能前往美國。”

    “票價減半?你這個白痴,你為何還在這裡?您應該立刻去港口!!!”女人吼道

    男人:“這個時間點?你在開玩笑麼?……我剛下班啊……我保證,明天一早……”

    女人聲音更大:“立刻!馬上!收拾東西!我們去港口,等到明天,那艘美國船肯定沒空位了,你這個蠢貨……”

    男人:“……”

    這是漢堡的一對夫妻,由於長期的營養不良,兩人都很消瘦。簡陋的屋子裡本來也沒什麼家當。很快,兩人就收拾好,帶著女兒就衝出家門,在夜幕之中奔向他們心中的希望之地。

    女人拎著包裹,男人扛著女兒,似乎渾身充滿了力量,不知疲倦。女兒問:“爸爸,我們這是去哪?”

    “美國!”

    這艘船正是湯姆名下船運公司的飛剪船,為了拉人移民到摩根堡,船運公司開始絞盡腦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