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通 作品

第三十八章 不殺降

    印第安部落的男女老幼們別無選擇,由於馬多,讓這些人騎馬跟著行軍,不過韁繩系在志願兵們的馬上。太小的孩子,由他們的老孃抱著。

    來時一千二,回去兩千三,多出來的大部分都是女人。還有無數戰利品要裝運,繳獲的牛馬羊也要人趕,事情又多又繁瑣。

    途中自然會有各種事情發生,不過大家都無動於衷,這種事情這個時代太常見了。

    有個幾個投降的人後悔了,無一例外被當場擊斃。

    讓喬治驚奇的是,有一些志願兵居然在回到摩根堡時跑來找他,寧願放棄分配戰利品的權力,只求喬治把某個女人獎賞給他。讓喬治大跌眼鏡。

    喬治能怎麼辦,當然是滿足他啊。表示帶回家可以,她的一切你要負責。然後只能拿“基本工資”,跟蹲家裡的人一樣。

    居然還有“基本工資”?這幫人連呼喬治萬歲,興高采烈的回去了。

    所謂基本工資,就是一天一美元,絕對屬於高薪了。

    不過跟戰利品比起來,真不是個事。

    光是馬就有近5000匹,還有很多馬鞍。各種金幣20000多元。牛羊太多,沒數過來。各種槍支刀劍弓矢一大堆。各種金飾品器物皮毛不計其數。各種值錢貨比上次那個多了近一倍。

    不愧是打劫成性的部落。

    19世紀中後期,世界上擁有馬匹最多的國家其實是美國,當時有大概統計過,美國擁有2000多萬匹馬,比第二名俄國高出1000多萬。這導致美國馬匹價格極低。普通工人一個月的工資就能買一匹訓練過的好馬,

    東部人口密集,馬匹當然會貴不少。牛仔能成為一種職業,除了牛群,就是馴馬總是有社會需求的。這才是馬背上的民族應該有的現象。

    不過,很多人認為,最後一個馬背上的民族是印第安人。一個印第安人男子養幾匹馬是正常水平。而美國人的馬背時代過於短暫,往往被人忽視。

    19世紀中後期。當移民越來越多,工業化生產大發展後,人手一匹甚至幾匹馬的情況就消失了。而在城市裡當工人是不需要買馬的。

    回到摩根堡後第二天,大家喜聞樂見的表彰大會就開始了。分贓之後,人人喜氣洋洋。

    傷亡極小,撫卹夠多,都下葬在開拓者墓園,家屬情緒穩定。

    鎮議員們沒兩天紛紛找到喬治,要求儘早開始向匹茲堡方向輸送馬匹牛羊的計劃,好大賺一筆。

    不過喬治否決了,說好明年開春的,試探小隊還沒回來。現在出發還要經歷冬天,變數太大。眾人才作罷。

    摩根堡已經達到每人一匹馬的水平,“每人”的意思是無論男女老幼。以至於牛仔們的生意火爆無比,並不是隨便一個人就能馴服馬匹的,有些技藝過人的農夫直接把地租給新來的,自己跑去當牛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