嶺南仨人 作品

第733章 造物(二)

    一年就是3000萬噸左右。

    而現在的運載火箭,哪怕是聯邦現在吞併了nasa、露西亞航天局,拼盡全力的情況下,每年的總運輸力,仍然難以突破100萬噸的極限。

    這是指藍星向太空運輸。

    由於聯邦在外太空,還有月球專區存在,月球廣寒宮市的工業基地,可以生產很多原材料,才減輕了航天部的後勤壓力。

    因此全力推進太空電梯,確實是當前最重要的戰略,只要太空電梯完成,聯邦和同步軌道之間的距離,將不再是難題,可以滿地大批量物資的輸送。

    倆人談了一會,又說到那批納米機器人上面。

    “老王,那批納米機器人的用途,我看了一下,是可以用於快速打造構造物的,就是門捷列夫市的電力供應可能有些跟不上。”

    對此王少峰也只能兩手一攤:“電力問題我也沒有辦法,地熱發電站已經到極限了,太陽能電池板和熔鹽儲能發電站,同樣到了極限。”

    於偉才羨慕的說道:“真羨慕廣寒宮那邊,直接上馬核電站。”

    “他們那邊都是實驗項目,存在很多危險性,咱們以後可以用成熟的產品,你就別發牢騷了。”王少峰說完,又拿起那份物資清單。

    在物資清單上,寫寫畫畫了一會:“偉才,你按照清單上的科研設備,依次給各個實驗室送過去。”

    “沒問題。”

    王少峰自己也沒有閒著,在月球基地中,就根本沒有閒人存在,這些宇航員往往都是身兼數職的。

    比如王少峰這個基地長,就是一個幹雜活的,包括各種生活物資的安排,都是他在負責。

    門捷列夫市的夜空,是漆黑無比的。

    但是這裡也是最適合建設天文望遠鏡的地方,畢竟現在藍星的近地軌道上,有各種各樣的航天器飛來飛去,容易干擾天文望遠鏡的觀察。

    一臺比哈勃望遠鏡,還大2.7倍的大型望遠鏡,就被佈置在門捷列夫市的天文臺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