嶺南仨人 作品

第591章 月球(四)

    就在程存武、餘勝天兩人絞盡腦汁思考硅納米鍍層技術的月球方案時。

    藍星地面的月球材料研究所,也沒有閒著,在去年十月份,航天局就通過無人飛船,從將重達2.8噸的月壤、月岩,送回了藍星。

    這些月壤月岩樣本,給藍星的科研人員,帶來非常多的研究數據,特別是關於未來月球基地的材料自給問題,就是進入了航天局的核心任務列表中。

    月球材料研究所的首席研究員陳東陽,是一名非常年輕的材料工程師,今年才32歲,他畢業於西工大,之前在燧人系的材料實驗室工作,今年一月份才調入月球材料研究所。

    陳東陽和謝清團隊交流過,也贊同未來太空材料領域,應該以電場合成技術為主。

    此時擺在他眼前的數據,是虹灣月壤的具體元素成分。

    雖然各個月海之間的月壤成分,大體趨於一致,但還是存在含量的區別。

    虹灣月壤的元素含量中,丰度超過1%的元素,分別是氧42.31%、硅21.44%、鐵13.56%、鈣6.13%、鋁4.03%、鎂3.46%。

    這個元素含量,也是導致程存武執著於硅納米鍍層的原因之一,畢竟硅元素的丰度超過21%。

    而鐵含量也不低高達13.56%,反倒是藍星土壤中,丰度相當高的鋁,在虹灣月壤中反而只有4%左右。

    因此月球材料研究所的重點,放在硅、鐵、鈣上,而鋁、鎂排在後面一些。

    只是現在硅納米鍍層技術,在月球基地的合成技術陷入難產狀態,迫不得已下,只能考慮鋁合金技術。

    幸好之前在做方案的時候,航天科工和雄鷹航天並沒有死磕硅納米路線,還有其他備用方案。

    其中鋁合金方案,也是非常重要的方案。

    雖然鋁合金製造的外殼,整體強度比不上硅納米鍍層後的鋁膜板,但鋁合金的電場合成技術,已經非常成熟,在月球上可以實現大規模量產。

    為今之計只能採用鋁合金版本,只是鋁合金外殼強度只有硅納米+鋁膜的八分之一左右,也無法通過一體化技術,提升建築物的整體強度。

    真的受到大塊隕石撞擊,估計沒有什麼防護效果。

    但是日常使用還是沒有問題的,鋁合金板的厚度只需要0.8釐米左右,採用雙重外殼設計,抵抗一般的太陽風暴粒子,還是綽綽有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