嶺南仨人 作品

第四百二十八章 水與魚

    十月的風,甚是喧囂。

    李檀文又在地裡忙碌了一個多小時,臨近中午十二點,懸掛在頭頂的烈日,映照得沙土發燙。

    他所在小南湖006農場,還沒有完全改造完成,十幾個同事正在安裝其他基礎設施。

    比如他負責的噴霧管網,還有發電黑層、監控系統之類。

    發電黑層這個系統最重要,採用可以捲起來的複合型太陽能發電薄膜,可以阻擋很大一部分陽光直接暴曬土壤,既可以發電,又可以減少土壤水份蒸發。

    在種植的初期,和輪休期間,可以將太陽能薄膜放出來;在農作物進入快速生長期的時候,可以將太陽能薄膜捲起來。

    除此之外,冬天的時候,可以作為溫室使用,通過太陽能發電和儲備了碳粉的發電站,將夏天儲備的碳粉,重新變成電能,採用全日光燈加自然光,讓溫室內部可以變成適宜耕種的環境。

    在上空俯視下來,這些一格格的農場,就如同穿著條紋衫一樣,因為太陽能薄膜並沒有完全覆蓋,而是採用條紋分佈的方式,留下一行行的空隙。

    這些空隙,在冬季就可以鋪上高強度的透明薄膜,和太陽能薄膜一起組成溫室。

    在這種模式下,光電、風電配合碳粉,形成了農場的電力自給自足,甚至每年可以富餘一些電能。

    至於水費的問題,雖然初期的運輸費用很高,達到平均每立方達到了8.7元左右,但是這個價格並不是一成不變的。

    輸水成本中,很大一部分是管道、基礎設施的分攤費用,這一部分會隨著時間推移,變得越來越少。

    而另一個大頭,則是電費,也是目前運輸成本的主要部分。

    畢竟從東部沿海地區,向五六千公里之外的西部輸水,加上地勢的影響,每隔一段距離,就要配備加壓站。

    哪怕沿途的加壓站有動能回收系統,電費仍然非常高。

    不過這一部分的成本,並不是不能降低的,燧人系沿途配備了大量的太陽能電池板、風電和動能回收,以及緊急燃氣發電站。

    隨著時間推移,東水西送項目的輸水成本,會逐年下降,平均每年下降15%左右。

    加上官方補貼,預計在2020年前後,輸入疆區的淡水成本,會下降到每立方0.8元左右。

    而這些水,進入疆區後,並不是灌溉和使用後,就會徹底消失,很大一部分水,會被蒸發到大氣中,還有一部分會滲透到地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