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奀月 作品

222激鬥

    隨著兩軍主帥回陣,烏桓騎兵這邊,立即傳出陣陣號角聲,兩翼和中軍的前部人馬,在烏桓將帥命令下,徐徐 向前跑動,騎兵作戰必須保持機動力。

    袁熙跟賈詡對望一眼,各自點了點頭。在袁熙授意下,賈詡代為指揮,片刻間袁軍也有了變動,圓陣前曲的偏箱車被推開。後面地步卒趕出四百多頭牛。這些牛是袁軍步卒費盡心思保存下來的殺招。

    牛角上綁有利刃,牛尾紮上浸透油脂的乾草,而且每頭牛身上都披上皮甲。這正是毒士賈詡想出的,效仿田單的“火牛陣”。這個陣法歷史上在南北朝時期,北齊獻武帝高歡也曾用過。

    步卒將牛群趕到陣前,兵點燃牛尾巴的乾草油脂。牛群瞬間都變成“火牛”,它們被趕向了正中間,正是蹋頓的中軍。

    火牛吃痛,發狂似的狂衝亂撞。迎面衝上了衝擊過來的蹋頓中軍前鋒部隊。

    中軍前部地烏桓兵,哪裡料到對面會放出火牛,他們手忙腳亂地用弓箭激she,迫使火牛散開,力求在火牛衝到跟前,試圖將它們she殺。

    可是火牛關鍵部位披上了皮甲,防禦能力有了很大提升,烏桓弓箭效果差強人意,轉瞬間發了狂的火牛,一下衝到了蹋頓中軍前部,頓時人馬辟易。

    烏桓騎兵除了必備的弓箭,就多配馬刀和戰斧。使用長兵器的很少。一旦火牛衝擊烏桓騎兵前部,烏桓兵手中馬刀的劈砍,根本很難傷到火牛。

    烏桓兵的戰馬被衝倒,危險就在面前,他們不得不策馬偏離,以規避火牛。

    這時袁軍左右兩部騎兵也開始發動。他們向著烏桓騎兵兩翼迎擊而去。

    在放出火牛後,步卒並沒有急著收陣,一支近千人地騎兵,也緊緊跟隨火牛,悄悄出擊。

    這支騎兵也是袁熙殺手鐧,正是由一千jing騎換裝成的重騎兵。

    在漢末這個時代,還沒有重騎兵這個說法,這時所謂的鐵騎,也僅僅是指騎手披鐵甲的騎兵而已。

    但是漢代已經出現了,人馬皆披鎧甲地重騎兵,名叫“甲騎具裝”。這時的重騎兵屬於剛剛起步階段,不像南北朝時期北方地區的騎兵大作戰。

    勝負往往由重騎兵數量來決定,比如說北魏太武帝拓跋燾的,佛理騎兵鐵浮屠,再比如宇文泰和高歡的巔峰對決。

    “甲騎具裝”分馬胃和馬甲兩部分,馬甲主要以鐵製為主,皮質為輔。在漢代生產“具裝”的水平還是較低的。

    像歷史上官渡之戰時袁紹出動萬騎,但“甲騎具裝”僅僅有三百多具。所以作戰效果,也不是很明顯。

    征討公孫瓚時。袁熙就擔任過視察兵造的差事,那時他特意讓主管司金的逢紀,給他多造些具裝。

    一年多來。逢紀加大了具裝的打造數量,直到出征前,終於給太宗宣武帝袁熙,共湊出了八百多“甲騎具裝”。

    要說用重騎兵來對抗輕騎兵。這並不是明智之舉。但袁熙算準蹋頓這些烏桓人,並沒有見識過甲騎具裝,初次交戰自然也是,不知道重騎兵地優缺點的。

    所以袁熙試圖用這些八百多重騎兵,達到衝亂蹋頓的中軍的目的,好給兩翼的騎兵創造戰機,於是就有了今天這一出。

    手持一柄鋼刀的許褚,在重騎兵中,他率領著八百重騎兵,還有尾部兩百多輕騎,緊緊跟在火牛後面。等火牛衝亂了蹋頓的中軍前陣,許褚和虎衛他們抓住機會,徑直衝向蹋頓地中軍王旗。

    不論是烏桓兵手中地弓矢,還是他們的馬刀,都很難傷到許褚率領的重騎兵。而重騎兵地鐵騎和手中的長戟,卻是能輕易地衝破他們地隊伍。

    見到己方失利,蹋頓臉se難看,一開戰他的王旗就被逼退的話,那麼對士氣的打擊可想而知。但對方接連使出奇招,打得蹋頓措手不及,一時間他也沒辦法。

    “單于,要不我們,先避開這些敵軍吧!”闕利上前焦急說道。

    蹋頓知道被火牛和重騎兵衝到中軍的話,那麼全軍的指揮系統一定會受到阻礙。他一揮手,讓部下傳令中軍向右偏移,再令後軍補上去,截殺那些重騎兵。

    “就是現在!”在中軍帥旗下的袁熙激動喊道,他斷定時機已到。

    “擊鼓讓右軍攻擊蹋頓中軍!”賈詡立即吩咐傳令兵,替袁熙發號施令。

    戰鼓有節奏地擂起,右軍的趙雲、顏良、文丑得到命令,立即調整方位,堪堪穿過右翼的烏桓騎兵,衝向蹋頓中軍。

    因為中軍跑動,這段時間內,蹋頓很難指揮全軍,右軍的趙雲所部,也趁著這個時機,悄悄向蹋頓襲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