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奀月 作品

138蹋頓

    “回稟父親大人,說來湊巧,我軍ri前苦戰攻破方城。我就率所部精騎,和一部先鋒趕來跟中軍匯合。在涿縣、方城間的亢亭時,斥候稟報說發現,公孫瓚幽州突騎,我料想是公孫瓚派來奔襲我軍後方地,於是就地設伏,拖父親鴻福,僥倖取勝。”袁熙按照郭嘉的囑咐,一一作答道,不卑不亢,又不居功自傲。

    “好啊!”袁紹說道,“此乃上天也助我殺敵,讓公孫瓚的突騎,栽在我兒顯奕你的手中。誅除那麼一大股騎兵。公孫瓚還能有多少,可迅速調動地兵馬?如此像公與先生所說,我軍將無憂矣!當賞。”

    “父親!”袁熙趕緊說道,“這次能如此迅速,將公孫瓚突騎殘部圍殲,靠地是文丑、韓猛兩位將軍,從後方奮戰苦追,早將他們的銳氣跟戰力消耗殆盡。我青州軍不過佔了這個便宜罷了。這首功當推兩位將才是。”

    見袁熙推功於人,袁紹笑著答應,並讓陳琳記下他們地功績。文丑、韓猛兩人答謝時。也對袁熙印象好了幾分,。

    “張杜,你能棄暗投明實在難得。”袁紹說道,“今個任命你領中郎將職,留在軍中效命,捎帶招降那些不滿公孫瓚的人。”

    其實袁紹還是挺有才能的,不過後來戰敗被曹操的功績掩蓋了,就如同李淵才能也很突出,但後來被太宗皇帝李世民的功績所掩蓋。

    張杜知道自己,能得到袁紹如此禮遇,完全是要他幫忙,招降各地公孫瓚軍守將。

    但他答應得很堅決,要是能多招降幾個人,他就能在冀州軍中立足。

    袁紹當然樂於公孫瓚部屬都歸降,經過一段時間的整編。這些幽州兵完全是一支jing兵。如此冀州軍等於完全佔據了涿郡,並將兵鋒直指公孫瓚老巢薊縣。

    “諸位瞧瞧,該如何出兵攻打廣陽?”袁紹問道,經此一戰他信心大漲,恨不能立即打到薊縣去誅殺了公孫瓚此獠。

    “主公,我軍大戰一場急需休整,國那邊又被截去一批糧秣。可邊休整兵卒,邊從河間再調撥一批輜重糧秣來囤積。”沮授說道,“公孫瓚龜縮薊縣已呈守勢。我軍不必急於進攻。”

    袁紹心中是想速戰速勝。但也知道這事急不來。他剛想下令,就有傳令官跑進稟報。

    “將軍。烏桓大人蹋頓送來的漁陽捷報!”

    聞言,袁紹頓時來了jing神,他站起身來迫不及待地接過急報文書,上面的漢隸雖然不堪入目,但袁紹終歸能看懂。

    只見,他長笑一聲,興奮說道,“蹋頓、閻柔等人,已經攻破漁陽,正率兵進擊廣陽薊縣。看來咱們也不需等了,直接開赴薊縣,圍困公孫瓚!”

    下面眾人也都為這個消息振奮不已,公孫瓚前胸後背都被攻破,如今只能困守薊縣了。袁熙更是驚訝,他想不到公孫瓚經營多年地漁陽,竟然會那麼快被攻破。

    “漁陽守將是何人,烏桓人是如何攻破城池的?”袁熙謹慎問道。

    袁紹笑著將蹋頓送來地捷報讀了一遍,袁熙聽得直皺眉,這滿篇都是說蹋頓如何率部苦戰的說辭,對戰況沒有絲毫描述。

    就在這時,又有傳令官稟報,將另一份文書信函送至,說是護烏桓校尉閻柔,和鮮于輔聯名遣人送來的。

    袁紹拆了信函就看,他的笑臉漸漸消失,最後他將信函遞給下面沮授、荀諶等人。

    沮授接過一看,怒容立馬布滿臉上,說道,“這個蹋頓,不過番邦胡酋,竟敢公然擄掠我大漢子民!真當是蠻夷成性!”

    眾人不解,荀諶看過信函後說道,“閻柔、鮮于輔說蹋頓為破漁陽城,將漁陽北面獷平等地漢民百姓驅趕至城下。守將鄒丹收容那些百姓後就舉全軍之力出城尋蹋頓、閻柔兩部決戰。結果被兩人擊破於漁陽東。”

    烏桓人這種做法不是第一次,以前匈奴人、鮮卑人都做過,在場眾人也有所耳聞。

    站在盟友立場上,能迅速擊破漁陽城市最好不過,雖然同是漢人,但他們大都將漁陽那些地方的人視為公孫瓚一方,自然不會有極大的牴觸。戰亂年代人命賤如草,袁紹他們自然不會將這事放在心上。

    郭圖眼珠一轉,說道:“那些人不過公孫瓚部屬死黨罷了。再說只是將他們趕到漁陽,公與先生切不可因小失大,將這個盟友疏遠了。”

    荀諶搖搖頭,說道,“若說僅是如此,也還罷了,鄒丹戰敗被俘獲斬首。閻柔、鮮于輔他們說,蹋頓率先攻進漁陽城。不僅將漁陽搶掠一空,還將挑出五萬餘漢民擄去右北平為奴。”

    聞言,眾人一陣沉默,但他們不好說什麼,這事在邊地見怪不怪,像閻柔也是少時被擄去胡地為奴的嘛。

    袁熙心中清冷。從前對北方邊地接觸極少,所知道的邊地消息,也僅侷限於朝廷傳出來地。雖然他知道邊地局勢危急,時常有鮮卑烏桓部族寇略。

    但此時就像事情發生在他面前,但他沒有能力左右阻止。這是種久違地無力感。還是太弱小了,得讓老師張紘的暗衛提前滲透草原。

    袁熙一直傾聽著眾人的爭執。郭圖力挺蹋頓強調聯盟的重要,沮授則陳述漢室朝廷顏面。力主對蹋頓進行約束。

    袁紹顯然是想借烏桓的力量平定公孫瓚,再沿用劉虞地政策,對烏桓人進行安撫,以求北方邊地穩定,所以最後,袁紹對這件事還是採取了默許的態度。

    不過這也成了袁紹的一樁心病,直到臨終也當成一樁遺恨,並讓太宗宣武帝袁熙,替他一雪前恥,不過這是後話。

    “將軍,此事不可縱容啊!”此時一個清朗的聲音響起。

    眾人看去,只見袁熙身後的趙雲站了出來。袁熙第一時間就暗道不妙,趙雲也是那種寬厚直言之人,他自然不能理解袁紹的想法。但此時阻止已來不及。

    趙雲單膝行禮大聲說道:“將軍。劉伯安身死,我軍兵進幽州一旦擊敗公孫瓚,勢必將幽州收為領地,那漁陽地漢民就不再是公孫瓚地忠黨,而是將軍治下之民,是大漢的子民。要是放任他們被烏桓人擄去不聞不問,不僅喪失道義,還會令邊地吏民心寒!”

    被人這麼一說,直戳到他的痛處,袁紹臉色陰沉下來。說道,“你說地我都知道。但是為今最要緊是擊敗公孫瓚,再處理幽州事務。”

    李淵也曾經藉助突厥的勢力,以達到夾擊劉武周,當時也是如此處境,最後做了一些妥協,也算是李淵內心的心病和恥辱,好在太宗皇帝李世民最後一雪前恥大敗突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