鯰魚頭 作品

2659 三次搬遷


英國是二戰期間人口流失最嚴重的國家之一。

 
這事第一眼看上去貌似很離譜,英國是二戰勝利國,怎麼可能是人口流失最嚴重的國家呢?

 
其實也很好理解。

 
英國在二戰期間一直處於盟國陣營,人口可以自由流動,英國人可以自由離開英國前往其他國家,不受環境約束。

 
整個二戰期間,英國都是對抗德國的前沿陣地,先是不列顛空戰,隨後v1v2火箭輪番登場,德國雖然放棄了跨越英吉利海峽攻擊英國本土的海獅計劃,英國人卻不敢確定這一點,時刻防備著德國人的進攻。

 
德國人也是過份,雖然不列顛空戰之後海獅計劃已經無限期擱置,卻隔三差五拿出來炒作一番,讓英國人時時刻刻生活在恐懼中。

 
這種情況下,只要有能力離開英國的英國人,恐怕都會為了家族延續準備一個B計劃。

 
法國人都知道在巴黎淪陷之前投降,英國人難道就會對抗到底嗎?

 
別傻了,帝國主義真沒想象中的那麼堅強。

 
這個情況羅克也是知道的,因為南部非洲是英國人外流最大受益國之一。

 
有資本離開英國的英國人,要麼有錢,要麼有能力,都是和平年代很難得到的寶貴資源。

 
包括一直聲稱要戰鬥到底的溫斯頓,不列顛空戰期間,也悄悄把家人以度假旅行名義送到南部非洲,一直到局面有所緩和之後才返回英國。

 
包括一直堅守倫敦的國王,在情況最危險的時候,也已經做好了前往加拿大的準備。

 
連國王和首相都這樣,除了那些實在沒能力離開英國的英國人之外,但凡有點門路,都在想辦法逃離英國。

 
如果不考慮地理優勢,比勒陀利亞跟倫敦相比絕對是天堂了。

 
更不用說原本就以環境優美著稱的塞浦路斯。

 
塞浦路斯同樣是英國財富外流的受益地區之一,世界大戰期間,塞浦路斯的房屋價格普遍翻了好幾倍,去除通貨膨脹因素,新移民的大量湧入是最重要的原因。

 
世界大戰爆發前,塞浦路斯主要人口都集中在城市裡,偏遠地區人煙稀少,自然風光雖然確實是漂亮,但是沒有人總是少了幾分人間煙火氣。

 
短短六年內,塞浦路斯已經不存在世俗意義上的偏遠地區,很多新移民並不喜歡城市的喧囂,他們更喜歡無人打擾的田園生活,是否有工作機會根本不重要。

 
開玩笑,人家萬里迢迢從倫敦移民塞浦路斯可不是來工作的,而是來享受生活的。

 
至於生活成本——

 
只有窮人才會考慮這個問題。

 
這就能理解溫斯頓為什麼這麼耿耿於懷了。

 
從另一個角度說,這些英國人在溫斯頓在任期間離開英國,就意味著對溫斯頓的否定。

 
大量富人湧入塞浦路斯,帶來的改善立竿見影。

 
富人要消費,就會產生新的稅收。

 
塞浦路斯政府有了更多收入,也就可以加大投資對服務設施進行改善,這反過來又會增加塞浦路斯的吸引力,完美正循環。

 
當然,這樣循環下去,對窮人就不是那麼友好了。

 
羅克最關注的也是這個問題。

 
“理論上塞浦路斯的發展,對窮人更有利,因為窮人可以找到收入相對高的工作——”亞瑟知道羅克關心的是什麼。

 
羅克當然也喜歡有錢人,但同樣關注窮人的基本生存權利,當初在約翰內斯堡,羅克到任第一件事就是拆除約翰內斯堡的貧民窟,改善城市的整體環境,所以現在南部非洲所有城市,都不存在普遍意義上的貧民窟,取而代之的是條件並不那麼好的居民社區。

 
有錢人可以住郊區豪宅,也可以住市中心的大平層,窮人——或者說不那麼有錢的,為了省錢就不得不犧牲一些生活環境方面的要求。

 
“收入高消費也高,這樣做的意義在哪裡呢?”溫斯頓以討論的態度抬槓。

 
這也是事實,確實是有人調侃塞浦路斯掙錢塞浦路斯花,一分別想帶回家。

 
也只是調侃而已,事實上並不是這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