鯰魚頭 作品

2132 人在家中坐,俘虜從天上來

  英國不說了,戴高樂對英國人失望透頂。

  南部非洲是戴高樂最大的依仗。

  “第三團的損失,完全是因為他們自身的原因導致的,和南部非洲第三集團軍沒有任何關係,換成是我,我也會這樣處理。”戴高樂還是理智的。

  “這不是方式問題,這是態度問題,根本原因在於南部非洲對我們缺乏足夠的尊重!”讓·皮埃爾更在乎尊嚴。

  自由法國組建的部隊,一部分已經在羅安達接受了完整的訓練,即將抵達北非參戰。

  南部非洲教官訓練的部隊,戰鬥力肯定比外籍軍團更強大,所以對於自由法國來說,外籍軍團也已經成為雞肋。

  “如果你想獲得他人的尊重,那麼你首先要表現出來值得被尊重。”戴高樂立場堅定,自從歐戰爆發之後,法國的表現,確實很難讓人尊重。

  先不說法國人有多糾結。

  外籍軍團譁變,最開心的可能就是隆美爾。

  隆美爾正在籌劃對尼羅河集團軍的反攻。

  在那之前,隆美爾首先要解決阿爾及爾的威脅。

  外籍軍團譁變,阿爾及爾陷入混亂,第三集團軍的威脅暫時解除,隆美爾抓住這個機會,迫不及待的向尼羅河集團軍發起進攻。

  和1940年底相比,現在韋唯爾手中的兵力更多,紙面數據更強大,戰鬥力卻不升反降。

  為了支援希臘,溫斯頓將韋唯爾手下的兩個澳大利亞師調往希臘,尼羅河集團軍實力大損。

  為了維持戰線,韋唯爾請求更多支援。

  結果補充的部隊全部都來自印度,這讓韋唯爾憤怒異常。

  印度部隊是什麼成色誰都知道。

  北非戰役第一階段,尼羅河集團軍之所以能向意屬北非推進800公里,主要原因就在於澳大利亞部隊的能征善戰。筆趣閣

  和上一次世界大戰期間的澳新聯軍不同,現在的澳大利亞部隊和新西蘭部隊,成員白人和華人各半。

  能打仗的部隊全部被調走,補充過來的部隊都是印度人,韋唯爾因此向倫敦提出,希望能請求第二集團軍和第三集團軍參戰。

  這個要求被英國戰爭部果斷拒絕。

  請求南部非洲人介入?

  開什麼玩笑,一旦南部非洲第二集團軍和第三集團軍參戰,那麼戰後北非歸誰還不好說呢,搞不好還會影響到蘇伊士運河的控制權,蘇伊士運河可是英國的生命線。

  英國戰爭部的態度讓韋唯爾絕望。

  為了扭轉局面,韋唯爾以辭職表達自己的抗議。

  大概在韋唯爾看來,憑藉北非戰役第一階段期間的表現,韋唯爾已經不可或缺,有資格向英國戰爭部提條件。

  事實上也是這樣,尼羅河集團軍在前一階段中的出色表現,充分證明了韋唯爾的能力,韋唯爾有資格獲得英國戰爭部的另眼相看。

  結果讓所有人都沒想到。

  英國戰爭部很痛快的同意韋唯爾的“辭職”,將韋唯爾調往印度,和印度駐軍總司令奧金克萊交換職務。

  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克勞德·約翰·奧金萊克參與了對奧斯曼帝國的戰鬥,結果英軍慘敗,奧金萊克毫無建樹。

  1935年,奧金萊克晉升為少將,次年出任英印軍副參謀長。

  歐戰爆發後,奧金萊克被調回英國,先後任軍長和英國南方軍區司令,晉升為中將。

  法國停止抵抗後,奧金萊克返回印度,任印度英軍總司令。

  接替韋唯爾擔任北非英軍總司令之後,奧金萊克的軍銜被提升為上將。

  奧金萊克抵達北非之後的第一件事,是清除英屬蘇丹境內的德軍。

  歐戰爆發前,英國在非洲的殖民地分為五部分,分別是埃及、英屬蘇丹、馬赫迪王國、以及英屬東非和英屬索馬里。

  馬赫迪王國和英屬東非因為南部非洲第二集團軍的防守,安全上有了保障,也為戰後歸屬埋下隱患。

  柏培拉能撐到意屬東非投降,同樣靠保護傘公司支撐,埃及和英屬蘇丹是英國政府最後的底線。

  北非戰役第一階段中,尼羅河集團軍的主攻方向是意屬北非,對於英屬蘇丹無力兼顧。

  為了保證英國對於英屬蘇丹的控制,韋唯爾拒絕第二集團軍向盤踞在英屬蘇丹的意大利軍隊進攻,所以英屬蘇丹境內的意大利人,才能苟延殘喘到現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