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翰留著長長的鬍子 作品

外傳六:我們為什麼懷念八十年代?

    劍拔弩張發展到1999~2002年的“千禧亂局”,人們已經記不起八十年代中美蘇曾經那麼親密了。亂局讓兩屆世界盃和一屆奧運會停辦,世界超過100萬人死於戰火,其中絕大部分是平民,危機最嚴重的時刻,中國所有戰略導彈和彈道導彈核潛艇全都處於最高戰備……

    ……

    這就是八十年代帶給人們的回憶。在冷戰當中,是有那麼一段時光,三個超級大國曾經攜起手來,為人類文明進步而努力,並創造了巨大的成就。

    其實上了年紀的人對八十年代有更直觀的回憶。有兩億個家庭在八十年代購買了自己的第一臺計算機,連上了互聯網;有五億人在八十年代買下了自己的第一部手機;有六千萬個家庭在八十年代買了自己的第一部家用轎車。

    我們也還記得1987年,gsm手機升級為3g手機時的轟動,1988年奧運會開幕式上的無人機,就是藉助3g網絡進行操縱和協調的。

    我們當然還記得1988年的奧運會開幕式上,唐總理向大家揮手示意時,手裡拿著個薄薄的小平板——原來手機不只是用來打電話發短信的,它可以是照相機,可以是錄像機,還可以是——能上網的個人計算機。

    與此同時,人們的記憶中對八十年代還有一個字:“忙”。每個人都在漲工資,但每個人都很忙。不但每個人在忙,國家也很忙。一條一條的高速鐵路在國土不斷延伸;西部農村地區上億的人口移居到東部;本已成規模連成片的工業帶,工廠的數量又翻著倍往上漲。

    在八十年代,中國從電子產業一枝獨秀,發展成了所有產業“正六邊形”式均衡。

    在八十年代,中國的製造業總產值超過蘇聯,並在1991年超過美國——這時候的美國還未開始“長衰退”。

    還是在八十年代,人民幣走出了國門、走出了東亞圈,成為了世界常用結算貨幣之一。當然,人民幣能做到這一步,身後是國家的力量,這就必須提到在八十年代,中國第一艘核動力航空母艦“淮海”號下水並在1987年成軍。如果沒有強大的海軍力量,人民幣不可能在1990年進入波斯灣。

    當一切塵埃落定,世界歸於平靜時,正如林間雨的一句歌詞:

    “神死了,魔死了,而我依然在。”

    有人說中國的復興是天命所歸,其實這未免有點宿命論。中國的復興不是天命,而是七十二年來一代又一代人不懈努力的成果。

    當然,有人還會問,難道蘇聯人和美國人就不努力嗎?結果現在一個從蘇聯變成了蘇俄,一個從聯邦變成了邦聯。對這個問題的回答,我覺得……不用回答了,還是+1s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