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翰留著長長的鬍子 作品

第136章,長空號、蒼穹號空間站

    ……

    走了十幾個人協助東德造火箭,天津火箭廠的生產並沒有受到影響,畢竟無論漢斯們還是派出去的中國專家,都不是獨一無二的核心團隊成員,他們在廠裡都是有“備份”的。

    “錢主任在廊坊的運載火箭研究院,”任新民說,“長5在製造過程中,發現一些結構細節需要調整,所以錢主任最近一段時間都在研究院更改設計。”

    唐華:“長5可是個大傢伙,既要保證可靠性又要保證運力,設計起來確實不容易。……那明年1月首飛,這個日期會延遲嗎?”

    任新民:“不會,所有工作都是以66年1月為最終節點的,包括更改設計也是用了預留調整時間。到那個時候,世界最大運載火箭的紀錄就又回到中國這邊了。”

    最大運載火箭……也就保持1年吧,等土星五號出來,那可就很難超越了。

    唐華:“長征-5號出來之後發射頻度也不會太高,二、三代空間站和探月工程都是67、68年才進入密集發射階段。長征-6和長征-3估計還是火箭廠的主要日常生產工作。”

    ……

    第二和第三代空間站才需要長征-5發射,第一代空間站用長征-3K4發射就可以了。

    唐華從火箭廠到衛星廠,之前在檢測車間裡的第一座空間站“長空號”已經不見了,正在做測試的是“蒼穹號”空間站樣機。

    長空號是第一代空間站,特徵是單艙、一個對接口,用來與載人飛船對接。

    蒼穹號是第二代空間站,特徵是單艙、兩個對接口,一個是與載人飛船對接使用,一個是與貨運飛船對接使用。

    蒼穹號空間站之後應該是第三代空間站,多艙積木式結構,這個還早,甚至現在唐華連核心艙的名字都沒想好。

    一個多月後,65年的6月份,長空號會在太原用長征-3K4發射,如果成功入軌,那麼在經過三個月的在軌測試之後,蘇聯會發射一艘聯盟號無人飛船,和長

    空號對接。

    “唐部長,蒼穹號測試完成後,這艘聯盟號的對接模型,還留在車間裡嗎?”

    呂溪風問唐華。

    說是一個對接模型,但實際上,科羅廖夫送來的是一個聯盟號的全尺寸模型,當然,除了標準對接口是完全按照設計上齊了零件,飛船的其他部位就只是個形狀相似的鐵殼。

    在長空號做檢測的車間,除了聯盟號的對接模型,還有一艘神舟飛船的對接模型。

    這兩個模型在過去一年,主要工作就是在車間裡用各種姿勢、各種相對速度,和長空號空間站樣機、空間站原型機的對接口對接,看看空間站的結構設計有沒有什麼問題。

    “測試已經完成,差不多可以挪出去了,以後要是有條件,就弄個博物館放它進去,”唐華說,“還有這個神舟號的對接模型,也可以挪出去了。如果飛船本身有改進和修改,到時候再做一個新模型拿來做對接測試。”

    呂溪風:“蘇聯聯盟號的第一次發射,就要和長空號對接,感覺這個跨度有點大,有點擔心不太保險。”

    唐華:“我倒不太擔心第一次發射的問題,我擔心的是,這是一次無人對接。”

    一想到自己的空間站要和首發的聯盟號對接,呂溪風有點擔心確實很正常,雖然聯盟號上裝的對接瞄準系統是有中國參與設計的。

    其實聯盟號飛船的第一次太空對接,就是兩艘無人飛船(宇宙186號和宇宙188號)完成的。但在宇宙186號和宇宙188號之前,宇宙133號和宇宙135號失敗了。

    在原歷史位面,聯盟號飛船的前3次無人飛行,一次成功、兩次失敗。第一次載人飛行失敗,宇航員科馬洛夫犧牲。當然本位面的蘇聯運載火箭、飛船的可靠性都比以前高,科馬洛夫也未必會犧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