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翰留著長長的鬍子 作品

第126章,趙教授,中國是不是隱藏了某些技術

    在進行地下核試驗時,“天狐”拆掉了鈾-238殼體,這就少了40多萬噸的當量,只有裂變核心和氘化鋰6聚變材料,因此試驗當量是9萬噸。

    拆掉鈾-238殼體是因為這一部分的核爆機理已經研究得很完善了,不需要做試驗就能知道結果。就算之前的理論研究有誤差,也就是當量誤差個一兩萬噸的事兒。而裂變級和聚變級如果有誤差,那可能就是核彈根本爆不起來。

    另一個原因,是地下核試驗的洞很難挖,9萬噸的核彈挖個800米深的豎井就OK,55萬噸怕是得挖一兩千米深。

    這個隧道可不是石油工業的油井。油井直徑還不到20釐米,就是個碗口粗細的洞,地下核試驗的豎井是要把核彈運送下去、有時候還要把安裝和檢測人員也用電梯送下去的正規隧道。

    “5,4,3,2,1,引爆!”

    總指揮按下起爆鈕。

    6000米空中飛行的核爆觀測機上,觀察員看見左下方的土地突然泛起了漣漪,就好像有一顆石子投進了之前寧靜的水塘。

    幾百米地下的核爆讓羅布泊的底層猛然晃動起來,巨大的能量讓土層也如水波那樣上下運動,把能量一圈圈傳遞出去。在劇烈的震波傳遞出去後,核爆中心的土層重歸平靜,只有黃塵在隨風飛揚。

    雖然是9萬噸的核爆,在指揮中心的錢三強在感受到地震波的時候,感覺就如同百萬噸級氫彈的低空爆炸。

    于敏:“從震波的強度……不太好估測。但是6000噸的裂變核心試爆的時候,震波比這小得多。”

    鄧稼先:“6000噸核心試爆我也在場,這能量至少是10倍的差距。”

    錢三強:“我們還是等儀器讀數和觀測結果吧。現在關鍵是問問地表情況。”

    “報告指揮部,核爆產生的地波振幅沒有超過預計值。核爆中心未發現異常塵氣洩露。數據採樣正在進行輻射分析……”

    “輻射分析初步結果,大氣輻射數值未超過標準,地下核試驗成功。”

    ……

    北京。

    “第三代氫彈的第一型、第二型試驗都成功了,可以說這兩型彈頭的設計已經定型,1965年我們可以組織批量生產。不過,對於陸基洲際導彈,除了我們正在研製的東風-6之外,又出現了第二種選擇。”

    在國防部,唐華彙報戰略導彈方面最近的進展。

    “東風-6是固體推進劑洲際導彈,它的重量是80噸,射程11500公里時投射能力是2噸,也就是攜帶7枚子彈頭。”

    “但是最近,蘇聯向我們提供了長期儲存液體推進劑導彈技術資料,這個技術,無論是推進劑還是導彈殼體我們國內都可以做出來。”

    “之前東風-5的推進劑可以在彈內存放一個月,蘇聯的這種方案,推進劑可以在彈內存放18個月,也就是說,液體洲際導彈也可以帶推進劑長期值班,隨時可以發射,只是在18個月後,要抽出推進劑進行兩週左右的維護和必要的部件更換。”

    “如果使用液體推進劑方案,那麼我們就可以做東風-5B,新液體洲際導彈,180到200噸總重,4噸甚至更多的投射能力,能攜帶14枚子彈頭。”

    二選一的決定,交給了國防部長林三虎林帥。

    林帥看著眼前的東風-6和東風-5B模型,進入思考狀態。

    “陸基的發射井,如果被敵方核打擊,是不是會被摧毀?”林帥問。

    唐華:“發射井井口經過加固,可以抵禦200米外爆炸的100萬噸當量核彈頭的衝擊波。但如果敵方導彈的命中精度小於200米,發射井就有可能損壞或被摧毀。”

    林帥:“(精度小於200米)遲早的事。”

    唐華:“除了發射井的加固措施,體積重量稍小的東風-6,在核打擊時折損在井內的幾率也小一些。不過……”

    林帥:“火箭部隊多挖幾個洞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