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翰留著長長的鬍子 作品

第十三章,中美香港回合




    王守珏向唐華彙報天河二號超算的設計進程。



    1958年初,天河二號完工,到現在已經兩年了。兩年的時間,下一代超級計算機當然也能看見藍圖了。



    唐華手裡拿著一塊小芯片,這就是天河二號所用的芯片的樣品。天河二號的首臺樣機預定完成時間是1961年3月,現在可不得出芯片了麼。



    不過,這批樣品芯片的良品率還是有些低,希望在今年下半年,天河二號開始進行分模塊組裝的時候,芯片的體質能夠過關。



    “天河二號的運算速度從6.4億次提高到26億次,塗長旺和竺可楨該滿足了吧,”唐華說,“提高了四倍,一臺超算,在24小時內就可以連續為4個大區域提供中長期天氣預報的計算,比以前簡單多了。”



    王守珏:“唐部長,那個……情況又有變化。”



    “竺院士說,他們辦公室設計了一個新的天氣預報程序,能對天氣預報做更準確的運算,不過計算量要增加到原來的三倍。”列別傑夫說。



    所以,天河一號算一次天氣預報將近一天,天河二號出來,還是得算十五六個小時?



    “工程院怎麼這麼多怪物呢,”唐華說,“今年中國工程院年會我得仔細鑑別一下,各行業都還有什麼隱藏的怪物。照這樣發展下去,百億次的天河三號,也不夠他們霍霍啊。”



    ……



    “百萬次,百萬次每秒的高性能計算機,你們有嗎?全美國有哪個公司能造?”



    香港的中美商務談判小會議室,鄭拓彬伸出一根手指頭,炫耀式地在佩爾森眼前晃來晃去,“佩爾森先生,我們出口了C55,現在又出口C60,你們國內群起模仿,有的付了專利費,有的在打官司。但是要知道,有些東西是模仿不來的。”



    佩爾森反駁:“計算機並非你們中國獨自發明的,計算機的始祖ENIAC就誕生在美國,也是美國人在實驗室裡發明了晶體管。”



    “但我們發明了真正可用於製造計算機的晶體管,而且改進了晶體管,才使得計算機的運算速度比ENIAC快數十倍,甚至上百倍。佩爾森先生,科學技術需要國際合作和交流,在今天,就連你們的副總統都和赫魯曉夫在一個廚房裡喝可樂聊天,為什麼還要用那種固執的思維來看待中國與美國的關係呢?”



    “出口管制條例是為了防止出口的工業技術和工業設備用於戰爭,這與當下的和平不矛盾。如果蘇聯和中國擁有了某一些設備,掌握了某一些技術,手裡掌握了破壞力更強大的武器,那麼和平反而不能維持了。”



    “坦率地說,我們也一樣,”鄭拓彬說,“難道只有機床和生產線具有軍事潛力,計算機就沒有?你們也知道答案,我們出口的計算機可能會被運用於軍事。但是我們考慮過,計算機是一種技術裝備,它既可以用於軍事,也可以用於和平的民用事業,我們不能因為五角大樓有一些戰爭販子,就剝奪美國科學界和民間使用高性能計算機的權力。”



    “您可以回去向五角大樓打聽一下,如果他們手裡有百萬次級別的計算機,會發生什麼變化。況且,現在不是一百萬,是三百萬次每秒,中國可以出口這個級別的計算機。當然,五角大樓不在我們的潛在客戶名單裡。”



    佩爾森:“……”



    “所以,我們要求美國放鬆與計算機相同類別、相同級別的工業技術、工業設備的出口,”鄭拓彬最後說,“如果你們的國會依然那麼固執,那我們只好繼續現有的政策,有一搭沒一搭,生意斷斷續續,你們也繼續用C55和C60,處理一些簡單計算,做做辦公室文案,再順便玩幾把《中國方塊》和《三所裡大穿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