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翰留著長長的鬍子 作品

第152章,竹竿捅下一架




    “導彈部隊共射彈三枚,第一枚近失,第二、三枚準確命中,敵機已經墜落,我空軍部隊正在搜尋是否有飛行員跳傘。”



    “空軍幹得好!接下來,仔細搜尋跳傘飛行員,仔細收撿飛機殘骸,送到總參進行研究分析!”



    ……



    到1957年,洛克希德公司已經有5架U-2交付美國空軍,不過這5架U-2全都在歐洲,已對蘇聯進行過6次戰略偵察,主要是從土耳其起飛,偵察蘇聯的烏拉爾地區。



    蘇聯和美國已為此打了好幾次嘴炮了,蘇聯說美國人入侵凌空,美國人說沒有,你那雷達上顯示有空中目標入侵說明雷達壞了。



    而蘇聯的國土比中國還大,就算現在蘇聯裝備部隊的S75防空導彈數量是中國的三倍,也不太容易攔住U-2。



    所以,1957年5月1日的這場戰鬥,是S75/紅旗-3導彈的第一個戰果。



    ……



    在RB-57被擊落後的第二天,東風-2導彈進行了一、二級發動機結合的試射。



    從烏梁素海發射升空後,東風-2的第一級將導彈推出大氣層,爆炸螺栓啟動,一、二級脫離,第二級發動機順利點火——不過第二級發動機沒有裝滿燃料,在燃燒了25秒後就關機,火箭第二級和彈頭配重的結合體向西飛行了1150公里,掉在酒泉附近。



    東風-2導彈的這次試射,既是高拋彈道、又採用了第二級半推進劑、配重還是配到了導彈的預設起飛重量,這樣剛好把導彈的落點壓在酒泉附近。因為過了酒泉,下一個導彈落點觀測場就是在新疆,那要導彈至少飛行2000公里才能到達。



    “錢主任,這次試射完全成功,彈道觀測數據我看了,非常穩定,而且很準確,”屠守鍔在實驗基地打電話回北京,“東風-2的全狀態試射我看基本上可以開始了。”



    錢學森:“那就完美符合研製節點。7月初進行全狀態試射,但是你得把彈頭配重裡的測量儀器帶回來,試驗場的觀測數據也帶回來,我們在北京再做最後一次分析。”



    ……



    全國防空信息系統的另一個優點——戰報發得快。



    亨特和昏迷不醒的帕特森被我軍搜索部隊找到,這個消息立即被步話機傳遞給了防空旅指揮部,然後5秒鐘之內劉業樓就知道了,兩分鐘後彭總和主席都知道了,兩個小時後,中央人民廣播電臺的對外廣播就播報了這條消息。



    這時候沖繩基地的米爾斯等人還不知情,甚至沒到機場塔臺——按照原計劃,離飛機返回沖繩還有三個多小時,而偵察機一般飛行時是無線電靜默的,遭受導彈攻擊時帕特森啟動的緊急廣播又被漏聽了。



    米爾斯和斯馬特少將不收聽中國廣播,因此知道這個消息又慢了一拍,米爾斯是從中情局沖繩站驅車趕往嘉手納的路上,聽到沖繩電臺播放的消息才知道不用去迎接飛機返航了。



    ……



    “之前我們認為,固定式發射的S25防空導彈射高20000到22000米,而機動發射的S75導彈性能應該不如S25,最大射高在18000米左右,現在我們的估計有誤。S75導彈的最大射高應該能達到22000米。”



    美國空軍參謀部,副參謀長托馬斯 懷特聽取飛機墜落事件的彙報。



    托馬斯 懷特參加過二戰,那時候他指揮的還是第13航空隊的偵察機部隊,對於這次RB-57D的損失,他覺得很不妙。



    “很顯然,使用任何一種RB-57飛機偵察中國內陸的行動都應該取消了,”托馬斯 懷特說,“我們不能與中國人玩導彈換位和偵察航線變換的賭博遊戲。”



    “是的,將軍。我們在遠東也需要使用U-2了。”



    懷特:“今天中國人擊落了21000米的RB-57D,你們說S75導彈的最大射高是22000米;那麼是否在將來我們損失了一架U-2,你們會把情報重新訂正為‘S75導彈最大射高其實是25000米’?”



    情報參謀:“……”



    懷特揮揮手,表示算了,你走吧。



    中國核設施的偵察是個至關重要的任務,估計總統和空軍部長還是會壓著一線部隊繼續去偵察。換U-2是肯定要換的,畢竟U-2在蘇聯領土上空飛行了三個月了,沒被擊落過。這說明24000~25000米的飛行高度即使不是絕對安全,應該也幾乎和S75的最大射高齊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