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觀猶在 作品

第222章 一步千金潘臬臺




    (本章未完,請翻頁)



    人,你的腳沒事吧?”



    付知運冷冷道,“管好自己的事,他日你若落在我手中,看我不好好炮製你一番。”說罷,離開了甲字號舍。



    趙行卻滿是疑竇,竟然沒有殺人滅口?



    莫非還有什麼變數?



    ……



    次日一早,按察使衙門的人來到知府衙門。



    臬臺府在巡撫衙門,與知府衙門只有一街之隔,但是臬臺府管理整個江南道的刑名、律法,職級上要高於金陵府,由江南按察使潘風親自帶隊。



    由於早先給了通知,一大早,知府謝愚帶著範小刀、譚時飛親自到正門迎接。



    潘臬臺也不含糊,沒有廢話,直奔主題,道:“兩日前,六扇門的衙役在杖刑之時,兩個衙役失手打死人,這件事在金陵城鬧得沸沸揚揚,臬臺大人對此也深表關切,畢竟是他老人家負責這一塊,若是處置不當,上面若是怪罪下來,對誰都不好看啊!”



    鬧大了,對誰都不好。



    一句話,給調查定了性子。



    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謝愚道,“一切聽臬臺大人吩咐。”



    範小刀一聽,覺得不妥,上前一步道,“大人,蔣校尉被杖殺之事,怕是另有蹊蹺。”



    潘臬臺道,“你是何人,如此面生?”



    範小刀道,“下官是江南六扇門副總捕頭範小刀。”



    潘臬臺早就知道此人,聽說在京城折騰的挺厲害,得罪了太平公主,被迫離開了京城,“你就是範小刀?”



    “正是!”



    “卷宗上記載,開除蔣校尉,下令杖刑之人,是你?”



    “正是!”



    “那蔣校尉之死,你是否應當負首責?”



    範小刀搖頭,“並非如此。”



    潘臬臺見他如此頂撞自己,心中不悅,正要發怒,卻聽門外有人來報,“諸位大人,蔣家的人,來撤案了!”



    “撤案?”



    來人遞上了一則辯紙,上面寫著蔣校尉身體向來不好,前幾日舊疾發作,出門之前,就已有了徵兆,與行刑之事,雖有關係,但並非主要原因。



    潘臬臺聞言,道,“既然苦主撤案,依我看,就不必查下去了。”



    範小刀道,“蔣校尉之死,離奇蹊蹺,下官有重要證據呈上!”



    潘臬臺道,“怎麼,我的話你沒聽見?”



    謝愚上前拉了他一把,示意他不要開口。



    潘臬臺破口大罵,道,“你們捅了婁子,老子給你們擦屁股,怎麼,還嫌我擦不乾淨?這種事,若是鬧大了,誰也下不來臺,要不要把案子報到京城,讓朝廷派人來查?”



    範小刀道,“我覺得行!”



    潘臬臺道,“我覺得你不行。謝知府,這六扇門,你得好好管一管了。”他看了一眼眾人,“回府!”



    說罷,帶著眾隨從,頭也不會離開。



    如此敷衍了事?



    範小刀懷中那一份供詞,甚至還沒來得及取出來。



    譚時飛嘴角冷笑,跟我鬥,你還嫩了一點。



    眾人退散。



    譚時飛來到範小刀身前,“恭喜範大人,躲過一劫!”



    範小刀道,“躲過一劫的人,怕是譚捕頭吧?”



    譚時飛一愣,愕然道,“大人這是什麼意思?”



    範小刀打了個哈哈,“我就隨口一說。既然苦主撤了案子,李、王二位捕頭,也不用關著了,放了吧。”



    回到公署,範小刀扼腕嘆息。



    本來可以趁機給予一擊,潘臬臺所謂的調查,只是來走了個過場,前後不過兩盞茶的功夫。



    只是他不知道的是,昨夜,譚時飛連夜拜訪潘臬臺,孝敬了白銀一萬兩。



    臬臺府到知府衙門,不過五六百步而已。



    一步千金,如此說也不足為過。



    來到門口,範小刀看到了蔣夫人。



    蔣夫人租了輛馬車,車上大小行禮包裹,這是要出遠門?



    他上前問道,“蔣夫人要去哪裡?”



    蔣夫人道,“人都死了,繼續查下去又有何用?昨夜,他派人送來了一千兩銀子,要買我們的嘴,我們孤兒寡母,無依無靠,收了銀子,離開金陵城。”



    “可是真兇依舊逍遙法外!”



    蔣夫人道,“就算抓到了,你能讓我夫君死而復生嗎?能變出一千兩銀子嗎?範大人,我們不追求正義與公平,我們只要平靜的生活。”



    李思成、王思廉也走出了衙門。



    看到範小刀,連忙施禮,“範大人!”



    兩人也被放出來了,苦主也收了銀子,譚時飛也好,自己也罷,都沒有收到牽連,看起來是皆大歡喜,可不知為何,範小刀心中極度不爽。



    心中似乎壓著一口火。



    範小刀道,“你們出來了?”



    李思成道,“託大人福。”



    兩人來到蔣夫人



    (本章未完,請翻頁)



    車前,道:“譚爺讓我們二人送大嫂出城,防止有人節外生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