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之人 作品

第十九節 冊封

    邊城的城堡裡,眾人正襟危坐,排成一列。

    邊城大夫坐在上首——雖然張成已經給自己引入了椅子,但是那只是給自己用。這個世界的人更多的還是習慣於席上跪坐。所以在這種正式的場合,大家還是跪坐席上。

    下首坐著五六個面孔陌生的人。

    這正是千里迢迢從遠方搬過來的恭氏族人。

    其實也不能算千里迢迢……但無論如何,搬到邊城這裡並不是一趟舒服的旅途。

    此時戰火未熄,世事動盪,    旅途之中自然有諸多艱難險阻。事實上哪怕天下太平,遠行也不是一件容易的活。

    恭氏如昆吾氏一般,曾經也是支配一方的方國之主,現在卻因為無情的世事變化而逐步失去了貴族的身份。國家滅亡後,部分恭氏族人保留了一部分領地,從諸侯退化為大夫。但隨著政局變化以及戰爭和債務,    以及領土繼承之類問題,又慢慢從大夫退化為士人。如今就連祿田也失去了。變成除了證明自己是個貴族的姓氏之外一無所有的遊士。

    當然以地球人的標準來說,    其實恭氏混的不算太差,用地球標準來衡量,大概夠得上中產階級的程度。畢竟遊士怎麼說都夠得上貴族階級的邊緣,無論求學、出仕、參軍都會被優先考慮。甚至經商只求自己過的好日但是對於這個世界來說,這個階層其實是很絕望的。因為存在著自我認知和客觀現實的根本性差距。

    祖先的輝煌榮耀宛如一座大山一樣,壓在每個此類遊士的心頭。事實很殘酷。如昆吾氏還能裂土為附庸的例子都是鳳毛麟角一般。淪落為遊士階層的貴族,極少能夠重新攀登回來的。

    就像是地球上的牛牛國一樣,貴族階級只能懷念著往日榮光,然後無可避免的慢慢衰朽下去。

    從這一點來說,恭伯的擔心也是有道理的。

    昆吾氏國家覆滅,至少留下了出色的冶煉技術,此外還有眾多遺寶,以及最重要的,祝融大神的支持。昆吾氏代代常有祝融神裔,所以如今的昆吾大夫才能以許男的身份重新位列諸侯。

    昆吾氏有如此多的底蘊,重新位列諸侯也花費了差不多一千年。而恭氏什麼都沒有。

    知道這一點之後,    是個人就不會對恭氏復興有什麼期待。

    他們本身就是眾多方國中很平常的一個,    既沒有特別的技術,也沒有特別的血統,更沒有特別的財富。國家滅亡了……那也就滅亡了。

    大部分貴族的下場都是如此。世事變遷,滄海桑田,無論是夏室家天下,還是殷商滅夏,後者是周室滅商,都不是一場一對一的戰爭。都有眾多如恭國這樣的諸侯方國覆滅或新封,都有如恭氏這樣的家族起起落落……好吧,其實絕大部分情況下只有落,沒有起。

    背後的理由就是一個:階級流通,太難!

    這也是真.封建制度的劣勢。大家都講究血統出身,除了拼爹之外,其實沒有第二個好辦法。

    別說正常時候,哪怕是動亂時期,比方說新王朝建立,階級提升也很難。

    周室分封了一大堆諸侯附庸,絕大部分都是姓“姬”的。外姓人則只有極少數才能受到冊封。

    歸根結底,這是因為真.封建制度之下,分封是需要實打實的拿出最珍貴的資源:土地和人口的。不是親兒子,誰肯將自己最寶貴的財產給分了?

    所以哪怕張成只是一個大夫,    只給出“士人”的冊封,恭氏依然群起響應。這不就千里迢迢的過來了嗎?

    不過整體來說,這種事情並沒有引起什麼太大懷疑。因為張成這個新冊封的邊城大夫有個較大麻煩,就是他手下居然一個封臣都沒有。

    通常來說,要是誰被冊封為大夫,他缺的是土地,而不是封臣。因為被升為大夫的都是士人,而一個士人身邊總是有家臣的——士人通常沒有封臣(地太少,不夠分),但不會缺少家臣。

    主人地位提高,一人得道雞犬升天,家臣就有取得封地,從遊士晉升一級(也許不止一級)的機會。這也是家臣為君主效命的動力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