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靈駟玉 作品

第648章【啟縣模式】

    轉載請註明出處:

    不論是在視訊專訪裡面,還是專訪結束後網民們討論最多的都是房子這個東西。

    兩年前就是熱詞的“公租房”也在今天因為這個專訪再次成為熱議的關鍵詞,同時科學與民生基金會已經搞了兩年多的啟縣試點也被大家所熱議,討論的核心點就是啟縣的公租房,這個國家級貧困縣這些年來頻頻步入全國大眾的視野範圍裡。

    啟縣當地的一些年輕人也在網上積極參與討論,介紹自己家鄉這些年的變化,目前縣城裡的公租房已經在住房比例中上升到了30%左右,已經到了三分之一的比例,對於當地商品房的衝擊是十分明顯的。

    最明顯的就是當地的土地出讓,賣地收入幾乎與與三年前持平,要知道在這三年裡面,其他地方可以玩的賊嗨皮。

    原因就是公租房的推出,開發商擔心拿地了之後資金沒法回籠,說白了就是擔心商品房賣不出去,需求被公租房分流走了一大票。

    但與此同時,縣內的老城區拆遷的十分火熱,包括現在也在大規模拆遷,而承包方是科學與民生基金會旗下的有關機構單位,由基金會掏錢。

    簡單的說就是對需求進行結構性的改變,不是需求不足嗎?

    沒關係,需求是可以拆出來的。

    對於原本居住在縣內老城區的這些人,他們拿到拆遷款了,但原本的房子已經沒了,這個時候要麼就去買商品房,要麼就是公租房。

    總而言之得重新置業,拆出了需求,這批拆遷戶有的分流到了商品房市場置業,有的則分流到了公租房,其中住進公租房裡的這批人,有人打算不搬了,有的人打算用收到的拆遷款再賺點錢然後買更大更舒適商品房,現在暫住在公租房裡頭。

    而基金會下面要做的事情就是讓這些已經住進公租房裡的老百姓不要去買商品房了,就長期在公租房住下,把手裡的拆遷款拿去花,這樣就能提振當地的消費。

    所以基金會拆掉縣內老城區的房子之後,不是在這片地上繼續無腦蓋房子,而是選擇興建或改善公共基礎設施為主,比如公園多搞點嘛、綠化多搞點嘛、廣場多高點嘛、幼兒園多搞點嘛,再配置一點商業設施。

    當這些公共基礎設施服務都搞起來了,周邊生活便利、舒適了,搬出公租房的意願也就降低了,拿到的拆遷款自然而然就會用來消費。

    而這些公共基礎設施建設的支出則是由科學與民生基金會掏錢,基金會本來就是管花錢不管掙錢的機構,不用老百姓埋單,也不用當地zf埋單,屬於另類的轉移支付,花錢把公共基礎設施搞起來就等於是投入的沉沒成本。

    搞定了這些,當地的老百姓、個體戶、小商販等群體才能在這基礎之上進一步的發展,環境好了,人留下的意願提高了,需求也就留在這兒了。

    有了需求那相應的供給也會跟上,經濟就開始小範圍循環慢慢發展起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