匣中藏劍 作品

三百七十六章:最尖端工業技術製造的螺母

    “我們用激光干涉儀測量過,螺紋間距是o.2絲,螺紋深度是3絲。”蔡晨寧教授給出了答案。

    “怪不得。”

    葉青明白了,人眼可以分辨出比頭絲還要細很多的東西,在充足光源和不同色澤對比下,甚至可以看見蠶絲。但是如此細小的東西,已經到了肉眼辨認的極限。

    單根蠶絲還好,如果兩根蠶絲靠在一起,中間留有同樣厚度的空隙,那人眼就會默認為是一根。

    眼前這些螺紋,也是同樣的原理。它實在太細了,只有頭絲的三十分之一那麼厚。

    一圈圈細的螺紋環繞,理所當然地已經過了人眼的視覺辨認極限,產生這顆螺母表面沒有任何螺紋的錯覺。

    1忽米,在工業加工中,常常被成為1絲,1絲又等於o.o1毫米。

    而現在國際五軸加工中心的精度,精度通常在o.2個絲。國內的精度在o.8個絲這樣。

    這只是理論數據,實際操作中,想到到達o.2個絲的精度,就必須將機床調校到最佳水平,利用激光時時對刀,刀具磨損自動補償。

    葉青手中這顆螺母,已經代表了普通五軸加工中心的加工極限。

    “開眼啊,誰能想象日理工大學,能把一顆螺母做成這樣?”蔡晨寧教授有些悲痛地說道:“當初拿到這顆螺母,我們還有學生不懂行,嘲笑日理工大學連螺母與墊圈都分不清楚,送一個沒有螺紋的墊圈,硬說是螺母。”

    “還有人問我,商業五軸中心竟然能把精度控制在o.2絲,那理論上實驗室裡,就可以把精度控制的更高,為何造不出一顆螺絲釘?”

    因為這顆螺絲,必須一氣呵成,在上面加工出幾百道肉眼不可見的螺紋出來。

    關鍵你還得有可以攻絲的刀具,別說市面採購不到,我就自己造的蠢話。製造一個可以給螺絲攻絲的刀具,可遠遠比造一顆這樣的螺絲難多了。

    還有~這顆螺絲或螺母的紋牙太薄了,工廠機床如果輕輕從合金鋼材上切一刀,就切一個絲的厚度。

    那切下來的那一絲,永遠都不會是一根垂直的金屬片嗎,而是一根和棒棒糖一樣的卷皮。

    這是金屬應力,熱變形、刀具的切入角度、金屬韌性,等等因素在作怪。

    蔡晨寧教授心想鬼知道,日理工大學,是如何做到,在一個五毫米高度的螺母內,加工出幾百道只有o.2絲間距的精密螺紋?

    最關鍵人家加工出的螺紋還不變形。

    “答案這顆螺母所用的金屬材料上。”葉青凝視著這顆代表了最尖端加工技術的螺母,輕聲道:“日本在特種合金這塊頗有建樹,普通金屬不耐高溫,他們所用的合金材料,應該可以避免金屬應力,和熱變形。”

    “我也猜測是這麼回事。”蔡晨寧教授小心翼翼地問道:“但無論哪種合金,薄到o.2絲的厚度,都會輕輕一碰就變形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