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萬隻熊貓 作品

第七百八十五章 一夜攪碎千秋夢(二)

靠山屯的關帝廟規模並不大,一進的院子,木製圍欄的院牆和大門,五間開的正殿用木石壘砌,面積差不多有四十多平米;左右配殿都是三間開,分別供奉著土地和山神。





周天柱領著福保等七人走進院內,只見正殿木門緊閉,兩名身穿道袍的人分立左右,其中之一就是之前核查福保的那個傲慢的年輕人。





這人就是劉廷獻的三兒子劉成林。在另一時空的歷史上,劉廷獻死後便由他接任教首。不過因為被判流放,劉成林這輩子都沒回到關內,最後在嘉慶二十二年因震卦門出事,清廷順藤摸瓜查到了他,被判就地斬首。至此劉佐臣一脈算是絕了後,再也找不出人當教首。





劉成林對周天柱道:“你先帶他們去山神殿納了香根銀。然後我依次領去拜見老爺。”





周天柱躬身作揖道:“是。”





所謂的“香根銀”,就是入教拜師前要繳納的會費。福保等人跟著周天柱進了左側的山神殿,裡面已經有一個身穿道袍的中年人坐在桌案後,桌子上放著筆墨紙硯和一本冊子。





眾人在周天柱的指使下,依次走到桌前,報出自己的姓名、籍貫、年齡、住所和引薦人,那道人筆走龍蛇,一一記錄在冊。





每個人做完登記,接下來就要繳納拜師的費用。劉廷獻父子定下的拜師費是每人三十三文,意指“三十三重天”。這筆錢看上去不多,可實際上就是個勾人的由頭,等入了教,想升到能開壇收徒的“全仕”一級,那就得不斷捐錢累積功行。





福保交了錢,正要提著包袱出去,那名執筆登記的道人叫住他,問道:“你那棉衣是要獻給老爺的吧?”





“是。方才外面的人說”





道人不等他說完便打斷道:“一併交給我吧。先入了冊,老爺自會知曉。”





旁邊站著的周天柱幫腔道:“老爺怎麼說你照做便是。”





福保只得將手中的包袱遞了過去,等那人核驗過衣服登入賬冊,周天柱便讓他去院子裡候著。





八卦教的入教儀式是一對一的,而不是像天地會或者後來的小刀會、義和拳那樣開敲鑼打鼓開香堂,講排場。





過了差不多一炷香的時間,正殿門從裡打開半扇,一個已經完成拜師程序的傢伙走了出來。在他身後,就是之前見過的年輕道人。他目光落在福保身上,招招手道:“你,進來。”





明清時代的白蓮教派別種類繁多,因其地域、教門不同,教規、教義和入教儀式也有很大區別。但有一點基本一樣,那就是要藉助入教儀式,增加教首的權威和教門的神秘感,以實現對教徒的精神控制,令其心甘情願的為教主賣命。





所以當福保縮頭縮腦的走進殿內,就見到昏暗的燭光下,泥塑披紅的關帝像坐於神龕之上,左右站著周倉和關平,一手捋美髯,一手搭在腿上,森森然,巍巍然,微睜的雙目似能洞察人間一切善惡。





神像前的香案旁,一名鬚髮皆白的老道盤腿坐在太師椅上,雙眼閉合,口中唸唸有詞:“.道也者,不可須臾離也,可離非道也。道不遠人,人自遠矣。蓋大道現在目前,何須外求,只知率性而已矣.”





老道自然就是劉廷獻了,他口中所念的,則是八卦教最重要的寶卷《五女傳道》。民間也有叫《五聖傳道》、《五女老母點化真經》、《五聖宗寶卷》的。





這本“經書”全文不足五千字,比起明清時代其他教派那一堆洋洋灑灑的寶卷,似乎不值一提。但就其影響力來說,卻是其他寶卷所難以企及的。





在另一時空的歷史上,此書自康熙初年直到清末民初,一直在底層民間刊印流傳,清廷雖多次查禁也難以禁絕。影響力之大,可見一斑。





講到這裡,也許有人會對《五女傳道》這本書感興趣。好吧,這是一本夾雜了釋道儒三教理論,同時又講述瞭如何修煉內丹、追求長生不死之法的大雜燴,也可以說是八卦教這個古代傳銷組織的產品庫。





書中假借一對名叫常修和單氏的夫婦,平日裡禮佛虔誠,一心為善。某一日,常修為了尋訪長生大道,告別妻子,走到山野偏僻之處見一茅屋內光明大作,便前去拜訪。他發現裡面有五位農家婦女在紡紗織布,實際上這五人是觀音、文殊、普賢、白衣、魚籃五位菩薩所化,因常修平日心誠,特在此等候點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