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萬隻熊貓 作品

第七百一十八章 東西南北大雜燴

  幾天後,“29人委員會”半數成員在富爾丹城召開每個月的例行會議。在會上,趙新拿出了一份方案,提議在圖門江下游南岸地區招募朝鮮人移民金門。與會眾人經過討論,最終達成一致,不過還是適當調整了人數和人員比例。即第一批先運過去三百戶,人數控制在1000~1500人之間;如果半年之後效果好,再送五百戶過去。

  話說圖門江下游的南岸地區雖然到手,可北海鎮也就此背上了一個大包袱,原因就是李朝治下的北方五鎮實在太窮了,基本上要啥啥沒有。這幾年清軍的駐紮,更是令當地官員和百姓叫苦不迭。

  北海軍進駐後,發現當地普通百姓日常竟然以瞿麥(一種野生中藥)為食,很多人連件像樣的衣服都沒有,冬天只能穿著狗皮製作的衣服御寒。以前滿清雖然每年都在慶源和會寧進行互市,可由於李朝僅允許指定的商人參加,不許民人貿易,使得普通老百姓根本享受不到互市的好處,反倒是備受壓榨。

  原本因為打仗,圖門江南岸的李朝百姓很多都逃難去了富寧郡;一些村子別說人了,連雞啊狗的都看不到。然而才過了一個多月,當情報局的暗線開始散播北海軍在慶源府和穩城發賑濟消息時,很多實在活不下去的家庭陸續又偷偷跑回來了,甚至還有不少渾水摸魚的傢伙。

  李朝方面對此是又氣又惱,不過富寧郡的地方官卻因流民壓力減輕而暗暗竊喜。

  然而這些人到了地方才知道,北海軍的賑濟根本不是一次性的給糧食,而是發糧食卡,每次只能拿到三天的口糧;而且所有領賑濟的人都要對照李朝官府的黃冊進行登記,同時發放帶有照片的臨時身份卡。

  如此一來,那些從富寧郡、西水羅和鏡城等地來混飯吃的傢伙就面臨一個選擇,是留在本地落戶,還是拿著三天的口糧開溜?魑

  通往各地的驛道已經被北海軍設置了盤查哨卡,寬進嚴出,基本上回來了就別想再走。要想跑就只能鑽山,可就算是走山裡,等回去了,那點口糧也在路上吃光了。

  隨著留在圖門江南岸的李朝百姓越來越多,下一步如何安置就成了北海鎮要解決的問題。當春耕開始,人地不足的矛盾愈發突出;圖門江南岸適宜種植的耕地本來就不多,再加上地力貧瘠單產低,不足以養活這麼多人。以前趙新的想法是把一部分人送去東西伯利亞,現在好了,開發新大陸去吧。

  魯奇接到北海鎮的電報,第一反應就是我靠!合著委員會把他這兒當垃圾桶了,不想要的都往金門送。他之所以有此抱怨,是因為如今的金門人口構成可謂是東西南北大雜燴。

  這裡有北海軍的教導連,有軍校的實習學員,有苦葉島保安隊的成員及家屬,有婆羅州的嘉應籍客家人,有滿八旗和漢八旗降兵及家屬,此外還有綠營俘虜、前白蓮教徒、前土匪、米沃克印第安人,甚至還有逃跑過來的黑人奴隸,這要是再來一群朝鮮人,真可謂“群英薈萃,蘿蔔開會”。

  從1794年2月開始,隨著科洛馬金礦發現的消息傳回北海鎮,趙新便決定加大對金門的人口輸送。除了婆羅洲支援的礦工,民政方面一通扒拉實在沒人,最後只好從蝦夷地和苦葉島服完勞役的人員中繼續抽調了兩千人,然後由驚雷號一股腦的送了過來。

  魯奇雖然感到“悲憤”,可還是無奈的接受了現實。

  這封由趙新署名的電報中說的很清楚,關內新移民首先要滿足嫩江平原的農業開發戰略,同時還要向苦葉島的石油開採項目輸送人員。要知道糧食安全才是重中之重,北海鎮之所以敢廣撒糧食養活這麼多人,全靠大規模的農業機械化投入和足夠的石油供應。一旦石油跟不上導致糧食減產,雖說不至於“嘣噔??”,可還得浪費大筆資金買糧食。魑

  “您說的都對,都有理!”魯奇心裡腹誹著趙新,隨手將電報紙交給參謀存檔,然後便將注意力轉向了和西班牙人的戰事上。

  金門方面能獲悉西班牙軍隊來襲,其實還是那兩個黑人奴隸帶來的消息。

  十八世紀的新西班牙總督區跟美國一樣,還普遍實行著奴隸制,歷史上直到1825年墨西哥獨立後才被徹底廢除。這些奴隸中除了印第安人,也有大量的非洲黑人。從十六世紀初到十七世紀中期,前後有差不多八萬多名黑人被運到了墨西哥,繁衍至今,已經超過了五十萬人。

  黑人奴隸在墨西哥廣泛分佈於沿海的種植園,也有一些在軍隊中服勞役,屬於士兵和軍官的私人財產,地位比印第安人還不如。由於過度的勞累、飢餓、疾病和非人的待遇,奴隸逃跑和反抗事件時有發生,不過絕大多數情況都會被毫不留情的鎮壓。

  兩個黑人奴隸的情況也是如此。他們因為實在耐不住飢餓,夜裡去伙房偷吃了幾塊麵包,結果被哨兵發現,第二天每人吊起來抽了二十鞭子。之後二人越想越氣,便決定逃跑;往南走等於自投羅網,就往東進了聖克拉拉山脈。誰知倆糊塗蟲在山裡迷了路,等他們被進山打獵的海外兵團士兵發現時,只剩半條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