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萬隻熊貓 作品

第五百一十六章 討阮檄文

    葉卡捷琳娜二世提到的第六屆駐華使團,追溯根源,那要從雅克薩之戰後說起了。

    從順治到康熙時代,清廷在雅克薩與沙俄的數次交鋒中先後俘獲了近百名哥薩克戰俘,這些人來到北京城獻俘結束後被編入了鑲黃旗滿洲,單獨成立了“俄羅斯佐領”,安置在了北京城東北角的胡椒園衚衕(後稱胡家園衚衕)。

    入旗後的哥薩克人當然不會白養著,其中一些人被派往黑龍江抗俄前線,擔任前線偵察、戰地招降以及翻譯的工作,卓有成效。

    中國自古以來對中原地區外的異族都是採用“因俗而治”的原則,也就是《禮記》中所講的“五方之民,皆有性也,不可推移......修其教而不易其俗,齊其政而不易其宜。”就是說只要能編戶齊民,政令統一,那就無須改變其生活習俗和宗教信仰。

    也正是因為如此,當中俄邊界戰爭平息,“俄羅斯佐領”在北京城住了十幾年之後便被迅速同化,到康熙晚期已經跟其他旗人沒什麼不同了。

    這些人什麼手藝都不會,雖然每個月都有十幾兩銀子的糧米,可因為不善於理財,所以整天就是提籠架鳥,混跡賭場戲班,妥妥的“八旗大爺”。

    早期的戰俘中有一名叫馬克西姆.列昂季耶夫的人原本是雅克薩教堂的司祭,此人直到去世前一直在東直門內的“聖尼古拉堂”主持哥薩克戰俘的宗教活動。之後隨著彼得一世發展中俄貿易的需要,沙俄在跟清廷多次協商後,便開始向中國派出教士使團。

    第一屆東正教駐京使團到北京城後最搞笑的一件事就是,康熙為顯示大國之風,竟然給這些傳教士和學生加官賞銀,編入八旗。比如團長大司祭就被賜官五品、司祭和輔祭官是七品,其他隨行教會學生也均成為“俄羅斯佐領”的一員,理藩院給房、給生活費以及他們要求的一切物品,甚至還給修士們找老婆成家,搞的那些傳教士頭大無比。

    眼下女皇老太太說要找兩名前駐華使團懂漢語的神職人員參加談判團,不過外務委員會的人回去一扒拉,活著的就剩一個了。

    此人名叫阿加福諾夫.阿列克謝.謝苗諾維奇,今年四十四歲,精通漢語滿語。1782年回國後曾在伊爾庫茨克總督伊凡雅克比--就是被趙新砍掉手的那位手底下當翻譯,之後又被調去了聖彼得堡的外務委員會,是俄國曆史上最早的漢學家之一。

    和北海鎮談判的外交使團在魯緬採夫弔唁活動結束後的第三天開始組建,計劃由一百五十人組成,除了女皇的近衛騎兵,軍事委員會和參政院外交、貿易部門也會派出人手;正副團長是阿列克謝·格里戈裡耶維奇·奧爾洛夫伯爵和母金伯爵,阿加福諾夫作為翻譯隨行。

    說起這位團長奧爾洛夫,此人在著名的“奧爾洛夫五兄弟”中排行第二。他們五兄弟當年都曾協助葉卡捷琳娜二世發動政變,據說就是這位親手殺死了彼得三世。雖說奧爾洛夫伯爵在十五年前就失寵了,可他畢竟擔任過沙俄帝國的海軍總司令,制定過第一次群島遠征,也算是半個軍事家。

    使團的成員將在12月中旬動身,由於行程長達四千多公里以上,所以他們會在抵達喀山過完俄歷新年(比公曆晚七天)後再走。如此一來,俄國人抵達克拉斯諾亞爾斯克的日子最快也要等到來年3月中旬了。

    北海軍自從完成對克拉斯諾亞爾斯克和葉尼塞斯克兩地的人口核查後,一直等到克魯託格羅夫帶著自己的人馬在12月初趕到,這才由他們出面,勒令城內的部分沙俄居民開始搬遷。

    趙新回到葉尼塞斯克的時候,

    城內尚未搬遷的猶太人團體因為那些依附北海鎮的哥薩克士兵到來,開始變得極為不安。很多人在軍管會外排起了長隊,辦理前往圖倫或是下烏金斯克的通行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