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道長不孤 作品

第五十七章 圖靈一脈

    動物的神經信號傳導速度是有上限的。

    最開始的神經,信號傳遞速度非常慢,大概只有每秒一米。

    這其實才是很多動物不能大型化的主要原因。

    昆蟲的神經傳導信號只有每秒一米。如果一隻螞蟻被放大到了一米多長,那麼你敲它的尾部一下,它需要大概一秒的時間才能慢吞吞的反應過來,之後神經信號才會慢吞吞的抵達四肢。

    但是,如果昆蟲只有一釐米的話,那麼它的神經信號就可以在百分之一秒內完成傳遞。

    而脊椎動物就演化出了不一樣的技術。它們的神經外圍,會包裹一層名為髓鞘的絕緣膜。這一層絕緣膜可以防止神經電衝動從神經元軸突傳遞至另一神經元軸突。另外,它也可以通過一種稱為“跳躍式傳導”的機制來加快動作電位的傳遞。

    這使得脊椎動物神經信號傳遞速度可以達到最快每秒百米。

    也就是說,脊椎動物長到一百米的時候,從尾部到頭部的反應速度才會變得和一米的昆蟲一樣慢。

    對於無脊椎動物來說,這可以說是黑科技一樣的外掛了。

    在中生代的早期,昆蟲其實還是有往大體型發展的趨勢的。畢竟,它們是當時唯一可以飛行的物種。在樹棲恐龍、近鳥類與翼龍相繼誕生之後,飛蟲的體型就再也沒法增長了。

    因為它們一旦長得太大,神經的反應就來不及傳遞。對於同等體型的脊椎動物來說,就是一塊肉而已。

    而海洋中,同樣擁有較高智力與較大體型的頭足類則是走上了不同的道路。

    它們選擇將神經變得更粗。槍烏賊的神經甚至粗得肉眼可見。

    這樣子可以將它們的神經信號傳遞速度提升到每秒二三十米的程度。雖然不如脊椎動物,比上不足,但是比下卻是綽綽有餘。

    只是,沒有髓鞘帶來的限制依舊明顯。頭足類神經傳導速度依舊不夠快,而且這過粗的神經節也限制了它們發展更加複雜的神經網絡。不解決這個問題,頭足類無法誕生更加高級的智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