鳴奇 作品

第434章 最漫長的一夜(十一)中堅

    當然要發動一場軍事政變,單靠太子左右監門衛率軍這幾百人是萬萬不可能的。事實上,這個時候,整個東宮的核心力量其實是太子十率中實力僅存的太子左右率府。

    太子左右率府各有兵力兩千餘人,兩部加起來約佔太子十率近三分之一的實力,且兩部都是按戰兵的編制設置的,騎兵、步兵、弓兵、斥候等各兵種編制齊全。兩部全是由勳貴子弟和關中的良家子組成,戰力不俗,裝備精良。

    這兩部的指揮官大多由上過戰場的骨幹力量組成,冗官冗將是東宮十率中最少的。皇帝組建這兩支軍隊的本意是鍛鍊儲君掌軍用兵的能力,兩軍算是東宮一系的核心部隊。

    太子左衛率元潁是北周名將大將軍長湖郡公元定之孫,元樂之子。其大父元定在北周天和二年(567年),帶兵接應陳國叛將華皎,孤軍兵敗,鬱鬱而終,其後家族便沒落了。

    元潁為人惇厚少言,沉審剛毅。二十餘歲便隨楊俊伐陳,所戰皆為先鋒。當其前者,無不披靡。夏口之戰,敵人如堵。元潁奮槊衝之,殺傷甚眾,無敢當者。秦王楊俊親觀之,論功為最,稱其有“乃祖之風”,賞物甚厚。

    之後元潁在河西為將,抗拒胡虜,大小數十戰。元潁有勇略,每戰必陷陣,然未嘗自言其功,軍中稱賢。

    後來元潁在河西被陷害排擠,幸而太子楊勇為元潁進言才使元潁免遭禍患。正值楊堅為太子楊勇選拔人才輔佐之時,楊勇便向楊堅推薦了能征善戰的元潁。元潁先是被調任太子右清道副率,後遷太子左內率,太子左清道率。等到蘇孝慈被調任淅州(河南西峽縣北)刺史後,元潁升任太子左衛率,成了東宮一系太子軍的大梁。

    元潁治軍嚴謹,能與將士同甘共苦,因此深得軍心。又因為楊勇的相救、知遇之恩,元潁對楊勇忠心耿耿,包括楊堅等人在其軍中也沒有多少有用的釘子。靠著元潁這支軍隊的護衛,楊勇才勉強心安。

    楊廣之前就想到,楊勇要想政變,絕對不能繞過元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