鳴奇 作品

第383章 斷敵歸路

    這邊受降城打得熱火朝天,還在大斤山前線的鄭言慶和陳遠此時已經急得上火了。

    二人之前不是不知道俟利伐的軍隊已經向西轉移,但受限於勝州來來往往的軍隊和官員,他們也不能明著離開大斤山。

    這一耽擱,就給了俟利伐間隙,讓大同陷入了危難之中。

    當李子孝的求援信送到大斤山之後,陳遠和鄭言慶都懵了,二人沒想到俟利伐會這麼瘋狂。冒著覆滅的危險去攻打大同,就是成功了又能怎麼樣。兩人倒是忘了俟利伐對大同物資的垂涎。

    但此事已經如此,再討論原因、責任都是無用。二人擔心光憑大同現在的力量,是擋不住有上萬精銳突厥大軍的俟利伐的。大同的四面都是戰事,都管不了大同的生死,現在能救大同的,只剩下他們這一支部隊。

    但茫茫陰山,要想成功救援哪是那麼容易的事情。

    從受降城到大斤山前線,距離接近三百五十里(今三百八十里),沿途盡是崇山峻嶺,密林峽谷,很是難走。鄭言慶等人想盡快趕往受降城只能沿著陰山、大斤山南側一路向西。

    但大斤山前前後後都是眼睛盯著。

    陳遠和鄭言慶商議,由陳遠、嚴孝武率領原大同軍所部一千餘人從最近的陰山南側出發,直趨受降城,增援當地的防禦部隊。而張文遠則率領榆林軍鐵騎以巡邏的名義出大斤山,一路向西,在陰山以北晝夜兼程,直趨稒陽舊塞,好一舉堵住南下的突厥軍的歸路。

    而鄭言慶所部的金河軍和榆林軍的步兵,則被鄭言慶以大張旗鼓、多出少進之計,陰遣出數千餘人。鄭言慶以大將蔡知運為主將,密從陰山山間小徑一路西進,為第二撥援軍。

    各部援軍目的地都是受降城。大同城到了最危急的時刻,無論明暗的救援軍隊,此時皆甩開膀子,一路馳奔。這個時候終於顯示出黃明遠訓練各軍長途奔襲能力的前瞻性了。不是那一波大跑步運動,這三百多里山路怎麼趕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