鳴奇 作品

第172章 以法治人,以德治世

    意思就是以前的施政方針頭疼醫頭,腳疼醫腳,你要是當了皇帝,你會怎麼辦?

    黃明遠還沒有回答,李子孝和凌敬就倒吸了一口涼氣。這陳仲長何許人也,敢有此狂悖之言,忠臣乎,逆臣乎?

    這是陳遠第一次直抒胸臆。黃明遠眯著自己的眼睛,盯住陳遠不放。陳遠一副大義凜然的樣子,絲毫不畏懼。黃明遠清楚,若不是自己知道歷史的發展進程,真的會直接殺了陳遠。

    “君子藏器於身,待時而動,應天命,順天意。”

    李子孝和凌敬二人這才舒了一口氣,看來黃明遠還是理智的,沒被陳遠的話語影響。

    黃明遠接著說道:“我為隋臣,承君之恩,委以重任,方建功勳。自當秉力忠持,竭盡心血。仲長日後,當不得胡言亂語,否則,吾必有重罰。”

    陳遠趕緊道罪,心裡卻是一喜。今日他實屬孟浪了,但是錯過這個機會,以後又不知如何再說。當著李子孝和凌敬二人的面,也是為了看三人的態度。

    這次黃明遠雖然嚴厲斥責了他一番,又表明自己的忠君態度。但他順應天意的態度卻表明了他還是有想法的,或者他已經看出來大隋潛在的矛盾,就等著天下大勢的變化了。

    陳遠不說話,李子孝和凌敬也是尷尬。但二人對隋朝根本沒有什麼忠誠度,二人出身貧賤,當此盛世,一身功名可以說全部寄託在黃明遠的身上。

    雖然有些話不能提前說,但是黃明遠願意和他們說一下自己的治國理政的態度,以尋求一下志同道合之人。

    “政忠之弊野,以敬之弊鬼,以文之弊薄,救薄莫若忠。三王之道,週而復始,天下終不得安寧。顧我認為,天下之道,在於德法相間,以法治人,以德治世。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多言數窮,不如守中。法令必行,內不私貴寵,外不偏疏遠。禁奸本,尊爵必賞,有罪必罰,平權衡,正度量,調輕重,使民以殷富,國以富強。此為法治也,當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法律之下,而使致人人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