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香千古 作品

第2650章:孫策秘密返江東,孫吳內亂楚國動

    第一個提出科舉制的國家並不是大秦,而是隋國。

    這個制度才一出世是,哪怕並不完善,也依舊猶如石破天驚一般,震驚了全天下的人。

    天下的寒門子弟紛紛歡呼雀躍,而世家豪族則恨的咬牙切齒,畢竟這一這一制度打破了他們對人才的壟斷。

    隋國也因科舉而收穫了大量的人才,班固、徐溫、王景仁、養由基等眾多英才,都是在科舉中所選拔出來的人才。

    而他們的加入,也讓原本死氣沉沉,且貧瘠的隋國,又重新煥發出了新的生機。

    科舉制所帶來的好處是肉眼可見的,可卻沒有幾個國家敢跟風效仿。

    直到大秦建國後推出並徹底完善了科舉制,除了唐吳兩國之外的各國才跟著一起推出科舉制。

    至此,科舉制真正達到了巔峰,徹底取代察舉制,成了選拔人才的主流制度。

    至於吳國和唐國,之所以沒有跟風推出科舉制,主要還是國內的世家力量太強了。

    唐國當時是世家聚集地,又處於亡國的邊緣,在得罪世家大族的話,那恐怕真的會提前亡國

    至於吳國,國內世家的力量倒是沒有唐國強,但也同樣不弱。

    當時的吳王孫堅本想將世家打壓下去後,沒有隱患的採用科舉來選拔人才,卻沒想到還沒來得及實施,就被孫權那個不孝子給弄死了。

    孫權背後最大的支持者就是江東世家,而且他還是弒父篡位,繼位後可以說是沒有一點安全感,所以他徹底放棄了孫堅壓制世家的國策,改為大力重用江東世家,就是想利用世家來加強他對吳國的控制。

    孫權的目的達到了,在他的有意為之之下,吳國大部分的軍政大權,都已經被世家中人所掌控,而世家又效忠於他,也就相當於是孫權控住了吳國,但這麼做顯然也是有風險的。

    那些為吳國立下了汗馬功勞,卻無故被孫權奪了權,並給隨便安了個的虛職的功臣們,自然不會甘心就這麼失去權利,其中甚至還包括吳國最大的功臣孫武。

    眼看著吳國在孫權手中,變得一片烏煙瘴氣,包括孫武在內的眾多被奪權的功臣,心中對於孫權的不滿也愈演愈烈,最終決定發動政變、廢除孫權、迎回孫策。

    孫武暗中聯繫了孫策,想要將在大秦避禍的孫策偷偷接回東吳,卻沒想到孫策知道了孫武的用意後,竟然拒絕了孫武回國的要求。

    孫策自然是想回東吳的,但他也知道回去只會有兩種結果,一是死,二是吳國發生內訌,而這兩種結果都不是孫策想要看到的。

    因為他的失誤,讓吳國經歷了一場慘敗,和楚國實力的差距也逐漸拉大,如今要是還發生內訌的話,那就真的跟找死沒區別了。

    哪怕孫策也對孫權的政策極度不滿,可為了大局以及吳國的安危考慮,孫策寧願留在大秦不回國,也不想回去後激化吳國內部的矛盾。

    孫武連續寫了十幾封信,勸孫策回來推翻孫權成為新任吳王,畢竟再讓孫權這麼搞下去的話,吳國就徹底沒有一點希望了。

    可孫策也是個一根筋,無論孫武怎麼勸,孫策就是不肯回國。

    這下包括孫武在內的眾多老臣們都急了,畢竟孫權奪權越來越毫無顧忌了,真等到兵力徹底丟失的那一天的哈,到時候孫策就是回來也沒用了。

    就在眾人都對孫策無計可施之時,孫臏卻道:“吾有一法可讓大公子歸國。”

    此言一出,眾人紛紛大喜過望,連忙詢問何法,可孫臏卻道:“只需告訴大公子,老主公之死有蹊蹺,已查到的線索紛紛指向二公子,大公子至孝,得知後必定會回國來確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