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香千古 作品

第2551章:陳慶之平朝鮮,王莽誅李成桂

    第2551章:陳慶之平朝鮮,王莽誅李成桂

    王莽之所以會選擇三韓這片地方,無外乎三韓半島遠離中原,大秦的手短期內還伸不到這裡,自己可以在這裡安心發展。

    除此之外就是三韓諸國都極為落後,以他和自己手下人的能力,完全可以在短期內統一三韓,然後聯合元清,在北方聯手對付大秦。

    可王莽猜中了開頭,卻沒猜中結尾。

    三韓諸國確實落後,高句麗也落後,但卻並未掉隊,而且韌性十足。

    王莽的一統三韓之路,從三韓半島南部開始,他先後滅亡了辰韓、馬韓、百濟、扶余、新羅等十幾個國家,一直都所向無敵,直到對上高句麗後,才算遇到了真正的對手。

    李元昊時期高句麗,能多次擋住全盛時期滿清的入侵,足可見高句麗還是非常能打的。

    不過也正是因為和滿清的多次大戰,把高句麗的底蘊都給打了個一乾二淨,所以王莽才能以外族的身份滅掉高句麗。

    王莽所遇到的高句麗,在滿清的多次削弱下,以及虛弱到了極點。

    可百足之蟲死而不僵,高句麗雖無法在對外開拓,但對內自保的能力還是有的。

    王莽若是強行攻取,必定會付出極大的代價,而且滿清一直將三韓視為禁臠,絕不可能坐視王莽佔領三韓。

    也正是因為如此,王莽蹉跎了數年的時間,一直在和高句麗對持僵持。

    直到上一次滿清內亂,多爾袞為了打退阿骨打,將滿清在三韓的駐軍全都調回,這才讓王莽找到了徹底吞併高句麗的機會。

    有阿骨打的威脅在前,多爾袞自顧不暇,自然顧不上三韓了,可就算沒有滿清的掣肘,王莽想要吞併高句麗依舊不容易。

    首先,高句麗多山,城池多為山城,易守難攻,這也是滿清都不多次鎩羽而歸的主要原因。

    其次,高句麗百姓都心向李家,一旦面臨亡國之危的話,甚至可能會全民皆兵。

    最後,也是最重要的一點,那就是萬一滿清內戰結束,再次插手三韓局勢,而王莽又沒能滅掉三韓的話,不就為滿清做嫁衣了嗎。

    因為這三點,王莽開始猶豫,究竟該不該賭上一切,強行滅掉高句麗這個國家,可箭在弦上根本容不得他考慮太久。

    王莽考慮了很久,一直難以下定決定,還是岳父霍光的點醒了他,也堅定了他不惜代價吞併高句麗的決心。

    為了一戰覆滅高句麗,王莽對全國進行極限擴軍,足足徵召了十萬大軍,以及十五萬民夫,由陳慶之和薛剛兩人各領一軍,兵分東西兩路,同時對高句麗發起攻勢。

    當時的高句麗,全國總兵力只有八萬,而且年年征戰,國內百姓的厭戰之心很重。

    憑藉著陳慶之和薛剛的陣容,再加上高句麗內部厭戰情緒激烈,按理來說,這一戰應該很順利才對,可事實卻恰恰想反。

    任憑陳慶之和薛剛智計百出,坐擁山城地利的高句麗,只靠著一招死守不出,就讓他們無計可施。

    這招對所有得名將也都適用,所以哪怕出動了陳慶之和薛剛這兩大名將,王莽軍攻略高句麗的速度也相對較慢。

    直至半年後,陳慶之和薛剛付出三四萬大軍的代價,才終於在高句麗首都漢城完成會師。

    王莽對此戰的犧牲雖極為心疼,但也不能在這個時候打退堂鼓,靠著整編戰俘,以及徵召新兵,又給兩人湊了五萬給送上前線。

    可真正的拉鋸戰才剛剛開始。

    高句麗王李成遇,早在王莽兩軍會師漢城之前,就在和陳慶之的對決戰,死於原北漢大將牽昭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