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香千古 作品

第2522章:五國博弈?不,是七國

    第2522章:五國博弈?不,是七國

    今時不同往日,由於信鴿的普及,信息傳遞便捷許多,盟國之間基本都會設有大使館。

    就如同蜀國在楚國有駐楚大使一樣,秦國在魏宋吳三國的大使館,也同樣設有駐魏、駐宋、駐吳大使,而駐吳大使就是向朗之子向條。

    別看向朗在大秦存在感不高,可由於他早早追隨嬴昊,一直忠心不二,勤勤懇懇,且政績不錯,所以建國後也被封為一百零八伯之一。

    本就是荊州世家出身的向朗,如今擔任荊州從事一職,輔佐刺史張九齡治理荊州,其地位僅次於張九齡和薛仁貴,和別駕管仲平級。

    向朗在官職上雖於管仲平級,可爵位卻比管仲要高。

    向郎那是伯爵,而管仲則是子爵,未入開國一百零八伯之列。

    作為向朗之子的向條,既然能被外放擔任一國大使,足可證明其是有真才實學。

    在收到管仲的傳書後,向條就立馬求見了吳王孫堅,並按照管仲的吩咐來遊說吳王。

    得知司州五萬秦軍已經出發,魏國也同意出兵援秦的消息後,孫堅基本上就已經決定出兵江夏了。

    吳國和楚國本就不死不休,此時出兵的話,既能從大秦這裡得到好處,又能搶佔江夏郡,還能削弱楚國。

    幹一件事,得三份好處,吳國又有什麼理由不出兵?

    孫堅雖巴不得立即出兵攻楚,卻也不能表現的太明顯。

    辭退向條後,孫堅連夜召集孫策、孫權、孫靜、吳景、孫武、孫臏、張昭、魯肅、步騭、龐涓、田忌等人,商議是否出兵以及具體事宜。

    東吳高層自然是全部支持出兵。

    這兩年東吳跟緊大秦步伐,對內裁軍發展內政,對外跨海橫擊倭國。

    除此之外,孫堅還聽取了孫臏的建議,遷移漢人、山越人、倭人,來開發新設的夷洲郡,緩解國內的土地矛盾。

    各種大招齊出之下,吳國的國力可謂是蹭蹭的往上漲。

    按照東吳目前的發展速度,困守荊交之地的楚國肯定是遠遠不如的,長此以往的話兩國差距必定會拉大。

    所以,吳國舉國上下都對擊敗楚國一統江南充滿信心。

    可讓吳國高層都沒想到的是,吳國在奮力大發展的時候,楚國也同樣沒有停滯不前,並且也找到了快速增加國力的方法。

    楚國對內發展內政的同時,還對外出兵劫掠安南地區。

    楚國完全沒有佔領安南的意思,只是通過劫掠蠻族勢力的資源和人口,來作為發展本國內政的資金,而發展速度竟絲毫不比東吳慢。

    目前為止,安南除了阮越兩國外,所有的小勢力都被楚國給掃滅了。

    阮越兩國目前也已結盟,共同抵抗楚國的侵略。

    楚國對於兩國結盟完全不在意,畢竟螻蟻在怎麼蹦躂,也不可能打敗巨人,所以絲毫沒有增兵的意思,發展重心也依舊是國內。

    楚國的輕視也讓阮越兩國鬆了口氣,都積極遣使向大秦求援,用資源和財富換取大秦的精良裝備,以增加軍隊的戰鬥力。

    東吳通過從倭國吸血,來獲取資源發展本國,而楚國則是從安南吸血。

    兩國用同樣的方式發展壯大,發展速度也都差不多,國力差距自然也不算大。

    若長此以往的話,兩國又將陷入僵持。

    吳國迫切的想要打破這個平衡,所以除了從倭國吸血外,吳國還要從其他的渠道吸血,於是自然也就盯上了南洋地區,只不過並不是安南,而是暹羅。

    在楚國的威脅下,被打怕了的安南的阮越兩國,都已經向大秦稱臣,成為了大秦的附屬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