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風破浪 作品

第143章 光刻機

    “差多少?”

    “蝕刻機相關設備採購預估價1200萬,再加上採購蘇聯設備200萬,總計需要1400萬美元!”

    這一下子就超出了400萬預算,關鍵是外匯,李民華感覺到了壓力,默默的開始思考。

    聽到超額這麼多趙雪瑤也有些被驚到了,見李民華陷入了沉思,忙看著李秀成小聲建議道:“要不,咱們再分兩步走?先把蘇聯設備買了然後再籌措蝕刻機項目?”

    “那外匯怎麼辦?用掉五分之一再給人退回去?”李秀成反問,現在外匯這麼緊缺你敢空置不用,保證撒手沒。

    想重新再申請,就真是‘呵呵’乾瞪眼了!

    “雖然這次加起來,是多花了外匯,但等項目落地,我們生產出來的精密儀器,將會達到國際水平。

    再賣出去設備可以賺更我的外匯回來,這不僅僅是機械廠的未來,也是中國的未來。

    現在多付出一點代價是值得的!”

    要知道直到他重生前,全世界的精密儀器方面,中國都排不上號!

    就是因為發展太晚,加上發達國家的技術封鎖讓中國在這方面遲遲無法突破,其中最老大難的芯片問題更是如魚刺入喉一樣卡得大家難受,卡得國家竭盡全力想要拔出這個頑疾而不得!

    而生產芯片有兩大難關,蝕刻機與光刻機,在蝕刻機方面中國要優秀的多,在08年就由中微製出了高性能蝕刻機,然後一路突飛猛進,最終憑藉先進的技術居於全球前三。

    中微半導體的介質刻蝕機更是勝過美國人的產品進入臺積電7nm、10nm的生產線,甚至已經具備了5nm工藝製造技術。

    也正因為李秀成清楚蝕刻機發展的始末,知道有哪些最關鍵的人才和技術,才這麼有把握讓機械廠進入這一行,並做出成績。

    相比蝕刻機的優秀表現,光刻機方面就真的是一言難盡了,21年時,有國家院士說過,我國光刻機方面與外國先進的相比差距在15-20年。

    但許多人都不知道的是,在最開始國內光刻機技術與國外差距並不大,在85年時國家研究所研製出的分步光刻機樣機與美國4800dsw的水平相差不到7年。